進度:第2章-8/ P.21-23完結
我們今天的時間比較特別一點,是禮拜天的下午。今天大家主日有沒有印象深刻孝宜教師講的威廉波頓弟兄的見證,我稍微複述一下,因為線上的弟兄姊妹沒有聽過這個見證。
威廉波頓弟兄是美國人,他們家裡是做乳製品的,生意越做越好越發達,所以他們家裡很有錢。16歲的時候爸爸送了他一份畢業或生日禮物,讓他去環遊世界。在環遊世界的當中,他看到那些有需要跟貧窮的人,感受到要去跟他們傳福音。長話短說,回到家以後,他告訴爸爸媽媽,覺得上帝在呼召他。
他去讀耶魯大學,發現大家道德很敗壞,雖然校長說,我們人生都需要一個目標,可是卻沒有人告訴他目標是什麼,他就發動了一個讀經禱告會。這個禱告會從幾個人開始,當大一結束的時候,禱告會已經有150人。學校裡當時候有1300百位學生,等到大四畢業的時候已經有1000位參加過禱告會,所以他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
他後來不僅讀完耶魯大學,後來又去普林斯頓大學讀神學院。然後去埃及受訓,準備要向穆斯林(回教徒)傳福音的時候,結果染了重病,短短的一個月就過世了。這個故事我回去查了以後,發現他的精彩之處不僅僅是這樣子簡單而已。原來威廉波頓弟兄的媽媽是在他七歲的時候信主,之後就開始帶了全家信主,媽媽在這個過程裡面擔任很重要的角色。當他在埃及一個月染病的當中,那個時候是西元18xx年,交通、資訊都不發達,媽媽要從美國啟程去埃及看他,跟他渡過一個假期,但這個時候他已經染病了,可是媽媽並不知道。所以當媽媽到達的時候,根本還不知道他剛過世四個小時,等見到面的時候,才得知兒子已經死掉了。
媽媽當然是很傷痛,可是在這個前面的過程當中,上帝給他很大的恩典,因為在他還沒有去埃及以前,爸爸就突然過世了,所以媽媽很傷心,威廉波頓弟兄就去陪伴媽媽,因為他的陪伴,媽媽的靈命也起來。所以當他過世的時候,媽媽雖然難過,可是信仰並沒有一下子就垮台。回去美國以後,他就看兒子的聖經,是爸爸送給威廉波頓的,就看到聖經後面寫了今早主日有講到的,他的人生分了三個階段,寫了三句話。
第一個階段:沒有保留;第二個階段:沒有退縮;第三個階段:沒有後悔,也就是最後臨死以前寫的,所以他的人生是沒有這些的。而且上帝透過威廉波頓,雖然短短的,從十六歲他有感動,到二十五歲去埃及,差不多是九年的時光,他留下來對後來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青年宣教大會都會常常引用他後來成為宣教士的這三句話:「沒有保留、沒有退縮、沒有後悔」。
除此之外,波頓媽媽用他的名義捐了大筆的款項來蓋醫院,而且來服事的對象很多都是穆斯林,雖然他自己沒有辦法走上向穆斯林傳福音的路,可是卻以別種的方式達成。我在查他的資料的時候好感動哦,因為我們每次都唱軍歌說要跟隨耶穌,我居然看到其中一篇後面就是講到這首「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這首詩歌,也就是我們每一次唱的這首軍歌。
我們來講一下「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這首詩歌的由來,我們每一次都唱,所以因為這樣我去查了一下。在十九世紀的時候,可見得就跟威廉波頓弟兄是差不多的時間,從不同地區而來的宣教士,為了要把福音傳到印度,他們集結到印度東北部地區,那裡有很多是會獵人頭的比較落後的地區。很多宣教士都被這種獵頭部族給殺害,他們在印度東北阿薩姆邦的加羅村,有一位威爾斯的宣教士作了一個見證,他說那是他帶領的第一個印度村莊家庭歸主經歷的事情。當時候他們的村長都會獵人頭,警告村民不可以信耶穌,帶了弓箭手去威脅這一些已經信耶穌的人,要他們去放棄已信耶穌的這個信仰。
當他們問威爾斯宣教士帶信主的第一個當地家庭的父親要不要放棄,你不放棄的話就殺你的兩個孩子。爸爸就說:「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這個是他的回答,他的兩個孩子當場就被弓箭手射殺了。他們接著又威脅他要殺害他的妻子,叫他要歸回信印度教,他口中的答覆是:「縱使無人同往,我也要跟隨」,他妻子也立刻被處決了。當弓箭手最後把弓箭瞄準向這位父親的時候,他不斷的重複說:「十架在前頭,世界在背後」,弓箭手也把這個父親給射殺了,這個家庭全家都殉道了。
殉道的事情過後,看起來好像是一場悲劇,我們時常會認為是悲劇,就好像威廉波頓弟兄蒙召那麼熱心,他那麼聰明及有影響力,可是上帝卻讓他這麼短暫的就離開這個世界。印度東北方第一個歸主的一家人也是同樣演了一齣故事,這個父親寧願他的孩子、妻子及自己被殺,他還是堅決。村長因為他們的這種堅決開始去思索,也開始偷偷的去看聖經,最後村長決定要跟隨耶穌。他發現他不能夠阻止這些基督徒對神的委身,甚至於以死相逼也不能,所以他們的神一定是真實而且有大能力的神。最後整個村落統統都被感動,因為村長信主了,全部都歸向耶穌,都因著這一家人的殉道。
我覺得今早聽到孝宜教師講這個見證的時候,我的心裡面是很激動的,有的時候我們在信耶穌的路上,信著信著就變成小確幸了,不再需要揹十字架,信耶穌的路程變得是很輕鬆的只是說上帝有沒有祝福我?上帝有沒有解決我的困難?上帝有沒有在我不順利的當中讓它導正回來變成順利?
我講一下昨天晚上我們全家(除了小捷、聆安住比較遠)集結在崇德路老家,女兒這一陣子第一胎流產,我們幫他取了一個名字叫小路(小拉撒路),10-12週之間沒有了心跳,不知道是男生是女生。昨天晚上在家裡面有一個追思,我很感動的是,在追思的過程裡面,我覺得我們比較多的不是傷痛而是感謝,那種感謝不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孩子,我們家的女兒遭受了這樣子的辛苦,所以我們感謝神。而是我們知道就像威廉波頓的媽媽知道他說不會後悔一樣,我覺得那是一種生命力。我們的感謝是我們知道小路的來跟離開,他的背後都一定有一個很特別的含義,他會帶走一些是上帝不要我們留下的,他會留下一些是上帝要透過這個孩子給我們的。
我覺得上帝只是沒有透過一般正常我們認為的程序,說把這個孩子留下來,我們擁有一個孩子,可是我覺得這個孩子他留下給我們很多,是讓我們的家庭裡面對信心更增長,我們中間的關係更凝結,我更了解我的女兒,我的女兒更知道家人對她的愛,我覺得這些東西是假如這個孩子很順順利利就生下來所沒有的東西。
昨天追思的過程裡面,我再一次的經歷到,剛才講到的威廉波頓弟兄以及印度東北第一個信主並殉道的家庭,我們家的這件事情就變得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它是一個對比,可是我們是不是能夠像威廉波頓弟兄跟印度東北第一個信主並殉道的家庭一樣,是不是對我們的信仰及家人和神也是抱持著「我們決定了,就不回頭」這樣子的態度?而不是只要遇到了一些困難、我們不了解、我們覺得是挫敗、我們覺得是不被祝福的事情,然後我們就會懷疑這位神、我們就會覺得我們走的這條路是錯的。
我覺得這些雖然是一些我們平常個人的事情,我們信的神是一樣的,神對我們的期待也是一樣的。這個讓我想到我們的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祂其實是示範了這樣子的一個人生觀。我們的主耶穌在地上其實沒有過什麼好日子,可是從頭到尾我們的主耶穌帶給我們的都是一個信心跟盼望這樣子的人生觀,而不是讓我們覺得祂好倒楣、好衰、好像上帝遺棄祂,祂真的只有在十字架上要斷氣以前說了一句「父啊,祢為什麼離棄我?」其他的時候我們可以感覺的出來,祂的人生裡面上帝放在祂生命裡面的DNA是充滿了盼望和信心,而且祂很喜歡成為影響者,去帶領別人,就像剛才說的威廉波頓弟兄和那一個家庭一樣,我覺得那真的是落實了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可以結出許多的子粒來。我覺得祂就活化在我們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上面,活化在我們如何的去反應那些事情。
接下來要分享前面這三天一個很小、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可是我學了一個功課。我有一個保溫杯,假如你們有這種「彈跳蓋」保溫杯,裡面有一條矽膠圈,小小又細細的一圈。結果我這次去台南、高雄服事,不知道這個水杯怎麼了,一路滴水,旁邊也有水漏出來。原來我清洗完忘了把矽膠圈放回去,就是這麼小的一個矽膠圈,整路讓這個水杯怪怪的,我研究它了一整天,一直到了晚上我才發現原因,矽膠圈被留在家裡面了,所以它整個三天帶給了我很大的不方便,一直滴水,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矽膠圈。
昨天晚上回到家以後,就迫不急待的趕快把矽膠圈裝回去。我在心裡面想:它不過就是一個小小的、小小的東西,真的對整個杯子來說不是什麼東西,可是它真的很重要。這個就讓我想到,其實在我們生命的當中、在我們的信仰當中,假如這個小矽膠圈我們不注意它,我們的生命就會一直產生漏水的現象,我覺得那個小矽膠圈常常都是我們沒有辦法察覺的,就是我們那個小小的「信心」。假如我們對神不是用信心來回應,假如每一次我們都是用理性、用感覺去回應神,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是理性的分析、邏輯的分析,或者是這件事合不合理,這件事公不公平;要不然就是感覺,這件事情我喜不喜歡,這件事情我感覺舒不舒服,是不是我預期的。我覺得這些統統都是那條矽膠圈沒有裝上去。
聖經裡面有一句話(詩篇11:3)「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甚麼呢?」義人的根基如果毀壞了,就什麼都不能做了,什麼也不用做了。我覺得那個「根基」就是像那條小小的矽膠圈一樣,它看起來小小的,可是它非常的重要,我就檢視我自己的生命。我思想一條小小的矽膠圈,那我自己呢?我遇到事情的時候是怎麼樣回應的呢?
上個禮拜我有分享,有姊妹覺得我是無風無浪的在說著愛耶穌、活出愛耶穌。接著分享我回答她,我不是無風無浪,是沒有空去講風浪,因為我必須要定睛看風暴中在船尾依然可以睡覺的耶穌,因為祂才是我的指望,祂才是我信心的來源。像我一路走來,我都比較是一個陪伴的角色,我發現有很多的姊妹,包括我以前自己生命都還沒有很成熟時候陪伴的姊妹,我們的生命裡面都有一個很特別的像矽膠圈沒有裝上去導致漏水的現象,就是我們一直、一直在陳述問題和我們生命當中遇到的不順利以及困惑,可是我們卻不去講這位耶穌在這樣子的困惑、難處和困難的當中,我們的神到底是在哪一個角色上面?我們應該要把我們的神放在哪一個位置上面?我覺得就是一個這樣子的小小的一個轉換,就導致於這個杯子是好用還是不好用,會不會漏水。漏水真的很麻煩,弄的整個包包濕濕的,一直滴水。它不是流很多,可是就一直滲水出來。我覺得這個是我前面這三天一個小小的體會,也是一個大大的提醒。
因為今天早上我又做了一個夢,我夢見一位姊妹是我認識的很老的老基督徒。她在夢裡面跟我要一個政治人物的名片,我夢醒的時候有點困惑,我跟政治人物、她跟政治人物有啥關係呀?在夢裡面名字很清晰,是一位立法委員叫楊晏平,姊妹問我認不認識這個人,還給我看對方的照片,我們在那邊對了半天,我一直想我不認識這個人呀,後來我就發現我的確認識這位政治人物,原來在夢境的一開始那個人應該就是他。
夢的一開始我要從一個很現代化的一個社區走出門,門需要感應,我看到一個男的擋在門口,他打開門,又把它關上。我想這個人在幹嘛呢?因為他擋到我的路,我向他示意要出去,他就「噓!」叫我不要講話,說外面有人會堵他,叫我等一下。我等了他,後來他出去了,我就看到外面有圍著的人想要他的資源。我腦海中聯想起來會不會是他?我一抬頭就發現他站在對面,我就問他:「是你嗎?」他說:「是」,我說:「因為你剛剛擋到我的路了,所以你欠我人情,所以你要在我的名片上面寫下你的手機」
(因為我要給我的那個姊妹,她跟我要)。
我會請他簽,是因為我看到他正在幫很多的人簽名,可見得他是一個有資源的人,可是我看他簽的名字不是「楊晏平」而是「蘇晏平」,名字是對的,可是姓蘇。我又問他:「所以你姓蘇?」他說:「對」,我就看了一眼姊妹,意思是人家姓蘇不姓楊啦。在這整個過程的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姊妹,她比較老醜暴牙,跟我講說:「難到他看上我們嗎?」我說:「應該是吧?!」她說:「我們那麼不起眼,他為什麼會看上我們?」這個夢大概就是這樣。
我想這個夢上帝到底要告訴我什麼事情?我覺得上帝好像在告訴我們好幾件事情。
第一、我們太倚靠世界上的這一些我們認為是有資源的人,可是事實上,當他們的資源上帝要把它變成是我們的資源的時候,那真的是吹灰之力,很小的一件事情。
第二、還有第二個姊妹跟我們說:「人家怎麼會瞧得上我們」的時候,我在心裡面想說:有很多的時候都是我們自己裡面的那個起心動念,我們自己瞧不上我們自己,所以我們也認為我們得不到這個資源。
這個夢感覺起來有點奇怪,可是讓我也想一想,跟保溫杯的事件是有一點雷同、是有一點點相關聯的。就是在很多的時候,其實我們是想要用我們自己人的方法、自己人的力量,想要用我們自己所有一切,我們自己看我們自己不合乎中道的那一點,想要去得到一些祝福和資源,卻是得不到,就好像那個杯子漏水一樣。看起來好像你有一個杯子,看起來它堪用,但是它卻不好用,所以我們得不到上帝要給我們全人的資源,我們卻把焦點跟夢境裡面一樣,放在政治人物身上,放在這個人他看不看重我們的身上。我覺得這個是最近學的一個小小的功課,跟大家分享。
接下來我想要分享這次去台南、高雄的時候,其實我很感動,因為我們去聯結了一些我們平常不會聯結到的一些人。我發現了一件事情,我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牙醫弟兄,他主責了一個二、三百人的教會,他有自己的工作。他非常非常的介意我們叫他牧師,他說「我是弟兄,叫我弟兄就好」。我聽了很感動,他念茲在茲的就是他很希望耶穌被看到,別人不要看到他;我又見到了另外一位弟兄,剛好跟前面那個弟兄相反,他動不動就跟人家講說「我們要因為神而偉大,我們也要讓神使得我們顯出神的偉大。」他是很激進、很熱情的人;
接下來又看到了另外一位姊妹,她受過苦,她的見證很感動人,我坐在她的旁邊我都一直想流淚。她其實是一間非常大的外商公司裡面很重要的人物,她是女強人型的。她在女強人的過程的裡面,遇到了家庭的難處,結果上帝很幽默,她找不到任何人可以幫助她,她不認識神,結果這個時候她的朋友中有一位是基督徒,因為這個朋友遇到了難處,可是卻有一個很大的生命力讓她可以起來,她就跑去找了這個朋友,問她為什麼可以有這麼大的生命力及勇氣可以走過來。
這個朋友告訴她,因為我有耶穌基督,所以我走得過來。這個朋友很好玩,就有點像我們,她講得好保守,後面沒有再跟這個女強人傳福音。這位女強人就很感動的說:「這位耶穌基督是什麼重要的、厲害的人物,我要去找他,那我要去哪裡找耶穌基督?」朋友回答她:「妳去教會裡都有。」她根本不知道耶穌基督是神,只以為是一個重要的有資源的人,她就走去教會裡面問牧師:「請問我要見耶穌基督,請問耶穌基督在哪裡?」牧師就被她弄得一愣一愣的,想說這個人在說什麼?!牧師就帶領她認識耶穌,之後她還是弄不清楚。
那一段時間她時常出門帶小孩去上學,她回家的時候,就聽到個聲音跟她說話:「去教會晨禱。」她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晨禱,她就開車明明要右轉回家睡回籠覺,我的車子卻轉不到右邊,車子不聽她的話就一直往左邊去,所以她到了左邊,就開始了第一次的晨禱,總共去了一年,她的生命就開始不一樣,她就認識了什麼是耶穌基督,上帝花了三年,而這三年是她人生當中最痛苦、最難熬的日子,她終於知道為什麼朋友會說,有耶穌基督就可以渡過人生的風浪。
她跟我們講了這些故事,結果上帝好幽默哦,不但在這個過程裡面讓她認識了耶穌基督,而且給了她一個人生的大轉彎,她是做金融的,在外商是很厲害的人,可是問題是上帝叫她去做營造、建築。我們這一次去其實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帶著她去見各個可能可以聯結的人,帶她去認識這一些人,因為上帝要她做營造,她做的有聲有色,那真的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她根本不懂。上帝要她去做,就派了一位做營造很厲害的弟兄,他的年紀到了,可是因為眼睛很不好,所以必須退下來,他願意幫助這位姊妹,把所有的精華統統都給她,當她的顧問。這個姊妹就從金融轉到建築業,她說「我沒有要賺錢,我要賺耶穌,我要事奉耶穌。耶穌叫我做營造業,我就做營造業」,其實她並不知道神要她在營造業做些什麼。上帝叫她做一些很奇妙的事情。
我一路聽著這些見證,我就很被激勵,她不是像威廉波頓弟兄或者為主殉道的家庭離我們很遙遠,這些人就在我們的旁邊。我覺得神好像在激勵我們,我們的信仰讓我們對這位神的認識跟委身不再只是嘴巴上說一說,可是遇到事情的時候,卻是一個很遙遠的、跟我們沒有關係的,所以我透過這些見證也跟大家分享。
這一次因為帶著這位姊妹去見了很多營造業的人,裡面有一個老闆,他講了一句話讓大家都笑了,可是我覺得心裡酸酸的,他說:「現在的年輕人常常沒有要學,因為他們沒有帶腦出來,甚至他們也沒有腦可以帶。」我聽了心裡好痠哦,我在心裡面想:我們基督徒是不是也是這樣子?我們把腦換成「心」好了,我們來到主的面前來,我們根本沒有帶心來,甚至於我們沒有心可以帶,因為我們的心已經遺忘在這個世界,我們的心已經死掉了。會不會是這樣子?
我捫心自問我自己,在很多的時候,是不是我已經僵化了?在很多的時候,我已經把我的裡面的某一些過去我認為是對的、好的,已經變成了被僵化的一部分,以致於我的心它沒有活在那個當下。它不是活絡的,是在一個比較僵化的過程裡面。這個是這一次我去的一個經驗和一些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上上週我去榮中禮拜堂分享,我分享的時候講我做了一個夢,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神也常常透過夢跟我講話,我覺得當時這個夢我講得不夠清楚,我想要再講一次。那一場夢我站在一個住家(非禮堂、非教會)舖著紅地毯,紅地毯沿著客廳舖著,有一個轉折,我知道新郎就在轉彎的地方,我看不見。之後我就開始行進,在行進的當中沒有音樂,我就走在紅地毯上面,我知道那是我第二次結婚,嫁給跟第一次結婚的同一個人。
旁邊有一位女士就不停的來提醒我,請我可以開始唱歌了,唱我三十五年前結婚的時候新娘的進行曲,是一首老詩歌叫「給我你的手」。我就暗示她紅地毯等一下要轉彎了,我見到新郎了才要開始唱。她提醒了我好幾次,我都跟她回答等見到新郎我再開始唱。我在想那位女士應該就代表著聖靈,祂就是要提醒我,可是我執意要等到見到新郎才要唱。
記住哦,那是一個客廳,它是一個一般日常生活的場合。我走著走著,一轉彎,我就看到新郎了,我準備要開始唱那首「給我你的手」,是首情歌。我才發現有賓客坐在桌子的旁邊,手上統統都有歌詞,只有我沒有歌詞,因為我是新娘。我只會唱前面兩句,因為是一樣的歌詞,就是「給我你的手,給我你的手」,好像唱片跳針的感覺。我很著急,心裡面很懊惱,想說為什麼我剛才不聽那位女士的話,在還沒見新郎的時候先唱就會發現我不會唱,我可以練、可以問呀,我當時為什麼不這樣子做,現在感覺起來已經要見新郎了,我幾乎可以看到他了,我卻唱不出任何的歌詞來。我看著大家手上有歌詞,我好羨慕哦,好想請他們給我一張。這個夢大概是這個樣子。
這個夢給我一個很大的提醒,好像神在對我們這些已經是老基督徒說話,剛剛我說今早做的夢也是老基督徒。所謂的老基督徒就是信主很久了,在很多的時候,主耶穌已經變成我們的習慣。去教會也變成一種習慣,信耶穌也變成一個習慣,禱告變成一個習慣,看聖經也變成一個習慣,好像應該是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的日子都是新的,就好像要嫁給耶穌那樣子的澎湃一樣,可是我們已經沒有了。我首先就要檢討我自己,比如說為了讀書會我去準備的時候,我的心裡面就隱隱的有這種感覺,就是我是為了要服事我去準備,我不是去享受跟主耶穌在一起,聖靈給我一些肥美的、甘甜的。
我覺得這個是我的一個省思,就是夢裡面講的,我在走著紅地毯,其實我在想著,我先把路程走完,好像是行禮如儀,我在做一些事情,然後等到我認為有一天我看到耶穌了、某一天某一個比較厲害的情景發生了,或是有戲劇性的見證發生的時候,我再來給祂我的愛情,我才會再有那個愛情給祂,我覺得那個都是我們一次一次的錯過上帝給我們的機會。其實在每一天的日子當中,神都好像在鼓勵我們,也就好像夢中那位女士鼓勵我,現在就可以唱歌了。我們每天唱、每天唱,我們在練習,當我們見到耶穌的時候,才不致於是一個重新來過、是一個陌生的場景。
這個就讓我想到我很不厲害的煮飯這件事情,我很不會煮飯,尤其不會煮水餃。我非常不會煮水餃,我煮的水餃都爛爛的,這些年來自從主教過我之後我比較會一點,可是我還是不太會煮水餃。為什麼呢?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煮水餃的,但我煮水餃時我的手很閒不下來,很愛去揦它,就覺得它到底好了沒、熟了沒、會不會黏底,所以煮出來的水餃都很破爛。我記得有一次神就在我揦水餃的時候跟我講,祂說:「妳要准許我在適當的時候揦妳一下,可是不需要揦的時候不要去碰。」就是我要耐得住,就好像我被煮水餃一樣。神就給了我一句話:「你是一個基督徒(be a Christia,遠遠的比你做一個基督徒(do a Christian)來的重要太多。)
我發現我很努力的在「做一個基督徒」,在那個時候,我覺得神好像在告訴我這句話,所以我用這個來送給大家,我常常是用「做基督徒」來取代「是基督徒」。那當「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就要耐得住有的時候上帝要揦我,或者是上帝不揦我,不是由我來決定,不是像我煮水餃,就隨著我的意思很愛一直亂揦,不該揦的時候一直去揦它,然後該揦的時候又不去揦。
因為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所以時常為什麼會不該揦的時候揦呢?就是我把水餃丟下去,這個時候應該是要揦一下,可是因為我又想到要做別的事情,當我去做別的事情我就忘了它,等我回來的時候它已經黏在底下了,這個時候再去揦它就破掉了。所以我發現我常常在自己的生命當中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好像是揦水餃一樣,在不對的時間點、在不該被揦的時候我要求神來揦一揦(給我祝福、給我資源、給我這個那個),該被揦的時候我卻跟神講:「神啊,這樣太痛了、太辛苦了,祢為什麼不趕快的怎樣怎樣把它拿去?」
這個是在揦水餃的上面讓我知道說,原來在唱「給我你的手」這首情歌的時候,就好像在揦水餃一樣,就是該唱的時候我不唱,不該唱的時候我偏偏唱的那種感覺,這個是上帝最近給我的一些提醒。
──────────── 第二章 「做則是」之樹
P.21-23完結 ───────────
P.21標題:這是你的選擇。第一行,「回到你天生該有的樣式」,我看到「回到」這兩個字的時候,我的頭腦出現了一部很老很老的我們那個年代很炫的電影「Back to the future. 回到未來」,是以前比較科技的電影。可是你們會不會覺得back to the future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為它是用back「回」,可是卻是到未來,回到你的未來。當我看到「回到」你天生該有的樣式,我就聯想到「Back to the future. 回到未來」這部電影的名字。
我覺得非常非常的有意思,什麼叫做「回到未來」?其實是告訴我們:「回到你的原創」,回到你天生該有的樣式。所以什麼是「未來」?意思是被時間限制,所以有過去、現在、未來,可是對神來講沒有時間這件事情。所以我們假如把時間這條線轉成一個圓的,它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我們就比較能夠理解。因為神當初造我們的那個原創的樣子,其實就是我們期待的未來,可是因為未來對我們來講是有時間的限制,所以我們會覺得是以後才會發生的。其實這個未來-我們想要呈現的這個原創-也就是將來我會變成那個樣子,其實是在一開始就發生了,是在一開始上帝造我們的那個原創當中,我們就是一個上帝看了說「甚好」、是一個非常好的樣子。我不知道有沒有弟兄姊妹覺得自己甚好?覺得自己被造真好,覺得自己的人生真是好到沒有任何的瑕疵、沒有任何一點點覺得遺憾。我覺得假如有的話,可能有一點問題,因為不可能,沒有完美的事情。為什麼沒有完美?就是因為人有「罪」這件事情。
所以其實我們的神祂想要帶我們回到我們原來應該有的樣式,在時間來看是我們認識了耶穌,我們接受了耶穌,然後我們的新人就會漸漸的長、漸漸的長。所以你每一次聽的真理,你每一次對神的每一個順服,你每一次在裡面的一個起心動念:選擇生不選擇死、選擇福不選擇禍,你每一次做的選擇,就像我們唱的詩歌:「我已經決定要跟隨耶穌,永不回頭,永不回頭。」你每一次的決定、每一次的決定,就好像在拼圖,拼回原創的樣子。這個對我們來講,在時間點上是一個未來會發生的,就是將來我們到見了主面、到了世界結束、到我們的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它會發生。可是對神來講,它其實已經存在了。
就好像我們之前提到的老師,把人家認為是資源回收班、放牛班的孩子,到最後全部都變成資優生,只是因為他的校長把他當成一個實驗品,騙他這個放牛班是資優班,所以他把這些孩子都當成資優生來照顧、來教導,所以他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傑出。所以上帝先給我們A+,就是我們在原創的裡面上帝給我們一個非常棒的原創的樣子,然後祂要我們回到這個原創的裡面,那要怎麼回去呢?就是用十字架,在十字架裡面我們回去。
接下來說,「這不是憑恃己力就能達成的!只在我們與天父有密切的聯結時,才能生發出來。」只有在密切聯結的這種狀況才會發生,因為我們是祂造的,也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只有在這樣子有親密關係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聽得懂、聽得到神的聲音。我們一直在說,敵人說話的時候,那些謊言、似是而非的道理我們都聽得很清楚,可是神講話的時候,我們就收訊不良,覺得神講的話我聽不太清楚。甚至於我們會覺得聖經裡面神講的話很模糊、很多的困惑、很多的不了解。
所以「即使我們已被『新生』的天性設定要順服神」,就是我們被設定了,你要順服神,你要生命當中不斷、不斷、不斷的在每一次的選擇和決定裡面去順服神,不要順服自己裡面的理性或者感覺。可是「我們往往還是被世代相傳的悖逆設定了」,我們應該是要被我們的天性即原創給設定,我們要順服神。但是我們往往被,既然是用『被』,就表示我們是被動的、被迫的,我們好像是被動的接收。大家可以來想像一下,我們被敵人的導航飛彈給設定、鎖定了,你就會發現擺脫不掉。
牠用什麼方法來鎖定我們?牠用什麼方法讓我們被鎖定以後,我們就好像宿命一樣的一直跟隨牠?其實不是什麼太花俏的事情,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在小事上面,你是跟隨耶穌所說的、是照著耶穌所做的去做、耶穌所想的思維去想,還是照著我自己天然人的意思?天然人的意思就是我們沒有經過十字架、救恩,就一直用天然人的直覺不斷的去選擇。這樣子講太籠統了,來舉日常生活的小事作為例子。
我舉的這個例子是真的,比如說今天早上一起來,我的心裡面沒有來由的就有一點悶悶的,以前可能還有理由說我大姑媽來了,可是大姑媽已跟我失聯十年了,也沒有大姑媽可以賴了,所以絕對不是大姑媽的問題。我就在心裡面想說到底是什麼?假如像以前的話,我就會順著那個感覺,一直陷在那個裡面,問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子,我就會被那個感覺、情緒深深的影響。其實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的身體也好好的,我也沒有生病。我跟大家講過我是從很小就會憂鬱的人,所以時常魔鬼就用這種東西鎖定我,牠知道只要是我一被鎖定,就是低沉、憂鬱,我就很被影響,其他都不用做了,仗也不用打了,日子也不用過了。
當我們被鎖定,我們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去擺脫牠的鎖定?怎麼樣子可以真真實實的閃掉牠的設定?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動作,就是讓牠看不懂!當我們在閃躲的過程裡面,不管是摔角、柔道他們一定是要做一些動作,如同之前講過「沒有左手」的故事,小男孩根本沒有左手臂,所以對手根本沒有他的小辮子可以抓。所以假如惡者鎖定我,要用憂愁、低落來鎖定我、抓住我的時候,我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我要斷臂求去,我就是要讓那條手臂斷掉,就是要讓牠知道說:「我不吃你這套!你可以殺我的身體,你不能殺我的靈魂!你可以影響我的情緒,卻不可以搶走我靈裡面的喜樂。」所以我們的快樂跟喜樂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牠來偷我的快樂的時候,我要用我的喜樂反撲,我要讓牠知道我是喜樂的。上帝給我的喜樂是藏在耶穌基督裡面的,耶穌在十字架上說「成了」,祂就完全的「成了」,牠奪不走我的喜樂。
非基督徒的朋友他們都會覺得我是一個「有正向能量」的人,我到哪裡,陽光就來了,很開朗。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個不是快樂,我其實不是一個容易快樂的人,可是我覺得我是一個喜樂的人。喜樂是超越過快樂,快樂是藏在我們身體的裡面。比如說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快樂;我今天吃了好吃的東西,我覺得快樂;我今天看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我覺得快樂;可是對我來講,那個比較不能買到我的心,我真正的喜樂是藏在我的靈裡面,是讓我的裡面可以勝過我的不快樂。
回到P.21第三行,而且我們是「被世代相傳」,就是從我們的父親、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祖先世代相傳來的這些給鎖定了。我們仔細的想一想,當神告訴我們說:我所賜給你的喜樂是你的力量的時候,這句神說過的話,是不是可以成為我擺脫這個被設定的宿命?我有沒有去使用神的話,把它拿起來,成為我的選擇?我有沒有在我極度低落的時候告訴我的肉體和敵人說:「我的選擇是神所賜給我的喜樂」,成為我的力量,可以擺脫我的不快樂。
所以作者是在告訴我們,假如我們可以這樣子去做的時候,我們就會進入「是則做」之樹的果實,我們就可以吃到。前面所講的be和do就在講這個,假如我「是」一個基督徒,我就遠遠的比「做」一個基督徒來的可以喜樂,我就比那個來的自由。假如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就可以擺脫被敵人設定的宿命,而我們就回到剛才一開始說的,你天生該有的樣式。
我時常會去想,我回頭去看,我應該從小就是一個熱情的人,我應該生下來上帝給我的DNA就是很熱情、很熱心的人,然後魔鬼就想盡辦法要偷走這個部分,牠能夠用的就是憂鬱。我以自己做例子,鼓勵大家去找一找,魔鬼想要用什麼來偷你的其他什麼東西,那個很東西很可能你天生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而魔鬼很想要用「設定法」,讓你活不出來。
第三段,「我們應該如何去決擇?我們很難避免「做則是」的感染。」「做則是」是什麼?你做得很好,所以你是一個好基督徒;你看起來很快樂,所以你是一個基督徒;那假如你看起來不快樂,你就不是一個基督徒。所以牠就很想要用這個把你陷入一個泥沼的裡面,讓你沒有辦法去活出那個自由的生命。因為我們都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人類將永遠無法從需求與表現之間掙脫,直到死亡。」我們要擺脫掉這個,就是我們要回到前面作者說的,上帝所設定我們的樣式,而不是被魔鬼鎖定我們的那一些上面,一直被牠上下拉扯,就好像載浮載沉的人一樣。
我們要怎麼樣子擺脫呢?「有一條出路-你可以死。」「死」的意思就是向著你的老我、舊人死,聽起來是件可怕的事情,可是事實上它是一個很好的好消息。意思是我向著我的憂鬱跟它講:「你今天就要死!」我向著我的不快樂說:「你今天就要死!」我向著我的眼睛、感覺所看到的不順利說:「你今天就要死!你死在十字架上。它一次、一次的死,死透就離我越來越靠近。」我們的老我越來越死透,我們就可以越來越自由、越來越輕省。
什麼叫做老我?老我:每一天叫你行出來由不得你的,那就叫做老我。像我剛才說的,我想快樂,我快樂不起來,那就是老我。今天我明明很想要積極,可是我卻有一個很消極的想法在我的裡面,那個消極就是我的老我。我要怎麼樣子讓它死?就是相信神說的,不要相信你的感覺和理性。假如可以這樣子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的話,你會發現,你的裡面會不再一樣,那是一次、一次的跟隨。其實這個在雅各書1:7-8上特別有提到,心懷二意的人不要想從神那裡得什麼。心懷二意的意思就是搖搖擺擺,一會兒相信,一會兒不相信;今天相信,明天不相信,我們沒有辦法產生「持續」的相信,那個持續的相信其實才可以帶出果效來。
持續相信我就要講到上上週去聽捷安特前執行長的演講,他講了一句話,我把它記下來。他說很喜歡這句話,這是他自己的座右銘,「人生就好像騎自行車,要保持平衡,你就必須不斷的向前進」(向前進,你才可以平衡)。很巧的,我上個禮拜就看到了另外一個外國弟兄講了一句話,幾乎可以成為上下聯:「要飛,就必須要有阻力。」所以我把羅執行長的話縮減,把兩句放在一起:
「要飛,就必須要有阻力;不倒,就必須往前進。」
聽起來、感覺起來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所以一隻老鷹要飛的話,就必須要有阻力,甚至於要歡迎阻力,甚至於要去營造一個阻力(風阻)出現,老鷹才有可能飛得高,所以老鷹才會去找旋風。其實牠進到旋風裡面的時候,牠是不舒服的。但要飛得很高,就必須要有阻力。假如我們今天被敵人鎖進那個導航飛彈的時候,牠其實就是希望我們成為一個討厭阻力、不想要阻力、厭惡阻力,甚至於逃避阻力、抗拒阻力的人。
我們希望能夠風順順的飛,小雀鳥就是這樣子,牠們是經不起旋風的拉扯的,只有老鷹可以。所以當我們抗拒阻力、不想要阻力、不想要我們生命、生活當中有阻力的時候,我們就好像是一隻老鷹拒絕阻力,以致於我們就飛不起來。所以要飛,我們就必須要有阻力,假如我們的腳踏車要不倒的話,我們就必須要繼續往前進,才能夠平衡,不會歪歪斜斜的。
一次一次的死透,我們就好像飛翔有阻力的老鷹,就好像往前進的腳踏車一樣,我們一定要歡迎神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做一些奇妙的事情。那些事情看起來是苦難、挑戰、不順利,假如沒有這些阻力,沒有這些一定要往前進的不得不這樣子的一些生命裡面的一些嘆息的話,其實我們就會變成溫水煮青蛙,我們就會變成一隻小雞,就每天啄在地上的事情,就是我們的工作、家庭、每天的需要,我們每一天就只有這樣子而已。所以我們一定要抬起頭來跟神講說:「神,我盼望我能夠飛得起來。」所以這個是需要有一點勇氣的禱告,「主啊,我如果要飛得起來就必須要有阻力,我不抗拒這個阻力,我歡迎祢給我阻力。」其實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基督徒不喜歡這種禱告,我們希望上帝給我們祝福,給我們風和日麗,給我們每一天都是好天氣,可是這個天氣好到我們沒有水可以用。
很多的時候,華人有一句話「有一好,就無兩好」,常常就會產生這種我們認為的好,可是事實上,它很可能帶給我們的是另外一種的損失。所以我覺得神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像老鷹一樣,可以飛得起來,但是,神在找那些歡迎阻力的,那些甚至於向祂呼求:「我願意阻力來訓練我」的人。
而今天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不用害怕,我們的神是一位超愛我們的神,祂不可能在你還不能飛,還不能夠承擔這些阻力的旋風的狀態裡面,就給你阻力;祂也不可能在你還不會騎腳踏車的時候,就一直逼著你往前行,我們的神是按照我們的步調來行的。很多的基督徒或者是未信主的新朋友也好,我們對我們的神都有一些誤解,我們裡面會有一種不信任,都會覺得這一位神好像會在我們還沒有預備好的時候、在我還不行的時候,就會給我一些挑戰是超過我的能力的,其實並不會。我們的神是量著我們的腳步,給我們阻力或者是前進的催力這樣子的一位神。
分享一些我最近讀的出埃及記,我看到一個地方很感動。做聖衣、會幕的幔子這些都是很無聊的記載,可是我看到裡面有一些的字我特別把它圈起來,捻線,我們家小時候做手工鞋,有好多很細的線,好幾條一直捻一直捻,捻成粗粗的一條。要把金子用錘的,一直錘一直錘,錘成很薄很薄的金片,再用剪刀剪成一條一條的金線,再把金線繡在幔子上面。繡好了以後,再把這些織成一起。接下來要把一些比較硬的東西雕琢、要把它鑲在上面、要雕刻、東西好幾個要把它擰成一束。
我看到這些動作的動詞的時候,我的心裡很感動,這個就好像神在告訴我們,祂要把我們做成可以跟祂相遇的聖衣也好,或者是會幕的幔子也好,就必須要做這些動作。其實這些東西是有知覺的話,他們就會不舒服的。被捻、被錘、被剪、被繡、被織、被琢、被鑲、被擰、被束,都是不舒服的。
以上的這些動作都做完了以後,我特別的看到了兩組字,一個叫做「幅幅相連」,另外一個叫「兩兩相對」,因為要做幔子,這邊一幅幔子,那邊一幅幔子,中間用很多的方法,勾子啦等等讓它們連在一起,所以幅幅相連。兩兩相對,這邊有兩幅,那邊就一定有兩幅,那邊有四幅,這邊就一定有四幅。當我看到這兩組字的時候,我的心裡面很感動,因為剛才奇異恩典講到我們要回到我們原來被創造的那個樣子,為什麼神一定要我們每個人回到那個樣子去?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回去了以後,我們每一個人就好像那一幅一幅的會幕,我們才可以連在一起。
你們想想看,假如我的這一幅跟小花的這一幅,我的大她的小,我的長她的短,就連不起來。所以神在做一些前置作業的動作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都要回到原創的裡面。不僅如此,還要兩兩相對。所以我們會發現,上帝非常的看重親密關係,比如:夫妻。假如我們認為我們夫妻的關係裡面,你是你、我是我,我們就弄錯了。神常常就要幅幅相連、兩兩相對,兩個都是對稱的。所以今天我特別的有感動要講到夫妻的關系,在夫妻的關係裡面,我們絕對是要兩兩相連,而且要相對,是要對稱的。假如夫妻兩個人沒有辦法都往本來應該要去的原創、本性裡面前進的話,你會發現,幅跟幅就不能相連,兩兩就不會相對,神就不太能用我們。
你們看當初上帝選召做聖衣、會幕、幔子的比撒列,上帝說他的靈性很好、很有智慧,所以他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上帝智慧的靈會充滿他。所以可見得當他做幅幅相連、兩兩相對這個動作的時候,它裡面一定有一個預表,是預表我們在親密關係的裡面,如果我們夫妻之間,彼此不准許神用捻的、用錘的、用剪的、用繡的、用織的、用雕琢的、用鑲的、用擰的、用束的這一些工法,來對付我們生命裡面需要被對付的部分。
你問,為什麼要被對付?那些東西就是老我,它是跟神當初的原創是敵對的。我們在世界上面所受的這些影響或者是我們的一些習慣,其實是跟神的想法是敵對的。所以假如除非我們能夠回到那個原創,是我們倆個都回到原創,我們才有可能。雖然在講舊約的會幕、聖衣,可是你會發現,其實神在告訴我們,祂想跟我們相遇、相見。
所以今天特別的想要講夫妻的關係,就是講到我們一定倆個要對稱,可以相連,我們一定要相對的,我們才能夠來到神的面前成為神可以用的,彼此相近的成為一個共同體也好、一個團隊也好。
P.22第一段,「我們不再只是首先的亞當之子;藉著信心,我們成為耶穌(末後的亞當)的孩子。」有的人講說,將來耶穌來了就要把我們回到像亞當、夏娃一樣,其實是比那個更好,因為亞當、夏娃的裡面沒有釘十字架的耶穌,而我們有。「這個抉擇(只是信或不信)是我們的權利。」剛才講的避免「被捻、被錘、被剪···」呀這些,作者說「是一個權利」唷,是你的權利!就是由你來說「要」還是「不要」,「信」還是「不信」,是一個權利。可是因為它看起來要被修理的感覺,所以你會覺得你被擊打苦待。
在以賽亞書說,我們看起來好像耶穌被擊打苦待了,其實對耶穌來講,祂心甘情願。所以當我們換一個角度,用神的眼光、用耶穌的眼光來看一遍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一些神「邀請」我們准許祂在我們生命裡面做剛才那些動作,捻呀、錘呀、剪呀···,他才可以成為我們生命當中神可以使用的,或者是跟神可以聯結的。而這個「信或不信」的決定,是我們的權利,而不是一個義務、責任,是一個「權利」。
「藉著相信祂,我們選擇了生命樹。」我們的神是不斷的在邀請我們,祂從來沒有強迫我們,祂邀請我們相信祂。當我們選擇了生命樹了以後,你會發現我們好像就走向了剛才說的被敵人設定的那個逆向,我們就走向了回到我們原創當中的一條正路上去,而且會啟動一個良性的循環。「然後這種選擇使我們的處境非常脆弱。選擇與神有親密關係的生命,意謂著放棄我們的獨立權」,所以選擇是我們的權利,你選擇跟神有親密的關係,你就要放棄我們的獨立權。
什麼叫放棄獨立權?就是人自己當神。「不再倚靠自己」,就是我想什麼,就做什麼;我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些都是日常的小事,可是我們假如要跟神有親密關係的時候,就是主耶穌就要成為主。那我們常常會想說:那我不就失去自由了嗎?其實我們真的是不太理解,假如我們把主耶穌「真的」當主的時候,我們就會享受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因為當我們自己當主人,當我們自己坐在生命的寶座上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問我們自己,坐在生命寶座上的那個自己是新人還是舊人?絕對是舊人,所以我們不會有自由的。
為什麼?因為你的舊人會告訴你,我要吃這個,就一定要吃,吃不到就心情不好;我一定要去看那場電影,結果沒買到票,我就心情不好;我一定要做這個、一定要做那個···,其實這是一種「不自由」。所以神今天邀請我們,用我們的權利去做一個選擇,去選擇跟神有親密的關係,然後我們自願放棄這個獨立權。
獨立權是什麼?我自己是神,所有的決定都由我來決定,這就是我很愛講的,我們要真正的讓位、讓路、棄權,我們願意跟神講說:「主,我願意讓位,祢坐在我的生命寶座上;我願意讓路,讓聖靈可以走在我的人生的道路上面帶領我走;我願意棄權,在每一次全世界都說我恨人有理、我不饒恕有理、我計較有理的時候,我願意棄權,說:『我放棄』。主耶穌,祢在十字架上做了一樣的事情。」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祂放棄了一切祂所有的申訴權、申冤權,所以今天我也跟主耶穌一樣棄權的時候,很奇妙的,你放棄了,你就得到了。你放棄了老我的這一切,主耶穌被上帝「升為至高」的這一份你就得到了。
P.22第四行最下面,「當我們得依賴別人時,這個人最好值得信賴。」這裡依賴別人的意思,是你要依賴這位神,還是要依賴自己?這個人就一定要值得信賴,那我們就可以想一想我們自己是100%的值得自己信賴?其實不是的,所以我們要去信賴這位神。
我講自己的例子,從孩子們出生,我就是一個全職媽媽,對我來講,我也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我沒有很多,我是伸手牌。對我來講,很多的時候,我的頭腦裡面就會出現我沒有價值,有很不好的感覺。我們那個年代會有很多基金會在路上找一些人來做問卷調查,我常常被訪問:「這位媽媽,我們請問一下,妳都是全職媽媽嗎?」問了很多的問題到最後的意思是說,妳不會覺得很沒有價值嗎?你覺得值得嗎?甚至有人還問過我:「妳大學畢業,為什麼不去工作呢?小孩可以交給保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啊?」
當他們每一次問我的時候,其實每一次都會撞我一下,因為他們帶著的是世界的價值觀,會讓我覺得「哦,我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所以當這個時候,我就要去想:我要依賴的是我自己-這個世界給我的價值觀,就是我的裡面的感覺我要依賴我自己,我要去有一個好的工作、我要賺錢、我要讓我自己有價值;還是,我要去相信這位神,就是我自己心裡面上帝給我的感動,我的一生讓我三個孩子的一生統統都可以因為我的付出而使得他們的生命裡面有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當我在這樣子去做的時候,我就會發現它是有衝撞的,所以我到底要選擇去依賴我自己,還是要去依賴神?依賴我自己,其實我就是依賴這個世界,由這個世界告訴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還是沒有價值的人。所以在這邊告訴我們,你如果要選擇去全然依賴一個人的時候,你一定要確定這個人值得依賴。
我很感謝主在我自己的人生當中,我每一次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我都非常確定的知道我自己很不可靠,我就會去選擇依賴這位神。經過一次一次一次的選擇,以前在每一次的當下選擇,並沒有現在這麼篤定,我每一次都有一點在冒險,有點好像在做投資一樣,想說:主啊,我要選擇依賴祢而不要依賴我自己。每次當我一直選一直選,我現在回去看我自己,很感謝主,我每一次選的都是祂不是我自己,我都非常的慶幸,我也以這個來鼓勵大家,我們選擇依賴神,而不要選擇依賴自己。選擇在每一次讓位、讓路、棄權的時候,我們可以更乾脆一點。
第三段,「如果···,如果···,如果···,如果···,我們便毫無指望。」第四段,「但是,如果祂做了這一切,我們便能從「做則是」的束縛中得釋放。」但是,如果祂真的做了上面那一些,祂幫我們贖了罪,我們可以重新來過,我們可以擺脫一切宿命,擺脫一切讓我們行出來好像由不得我們自己,明明我不想要說謊,我卻一直說謊;明明我不想要成為一個貪心的人,我卻一直貪心;明明我不想憂鬱,可是我偏偏一直憂鬱;明明我不想發脾氣,我卻一直發脾氣;明明我想要做一個不要那麼愛抱怨的,我的嘴巴說出來卻總是負面的抱怨····,就是很多的這一些。假如我們的神主耶穌真的已經做了這一些贖回了我們,使得我們可以不用一定要成為這樣子的宿命,就是「明明我不想,我卻···」,不再進入這個循環的話,我們就可以從「做則是」的束縛中得釋放。
做則是就是我們討好神,我們想要做一切的表現,讓神可以喜歡我們。如果我們可以這樣子去相信的話,就是我很喜歡做的一個聖靈給我的禱告:「主啊,我用我的一無所有,來換祢的樣樣都有。」我常常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人,當我一無所有,我來跟神換樣樣都有的時候,感覺起來好像在做一個痴人說夢的禱告,可是我一路走來,今年六十歲了,可是在我今天回頭去看的日子裡面,我覺得那個是一個最划算的投資。就是我告訴耶穌說:我用一無所有,來換祢的樣樣都有,假如我可以這樣子做的話,我們主耶穌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我的。就像今早主日告訴我們的,祂就是我們的產業。
接下來他講了一個關鍵詞,「那麼,我的選擇是什麼呢?」現在就回到我們的手上了,剛才說了,耶穌做了這一切,那我的選擇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在每一天的日常裡面,在每一天的起心動念裡面,在每一天的每一個選擇跟決定的裡面,我們是要用「做則是」之樹的表現,還是要用「是則做」之樹的表現,去過我們的人生?我們是要「繼續在世上勉勉強強過日子」,就是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了,就是勉勉強強的每一天被推著,因為你的那口氣就是在,你就必須要活著,然後你又活得很勉勉強強。
如果是這樣子,就像上面說的,你「明明不想要這樣子,卻偏偏這樣子」,一直層出不窮的出現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覺得這個不是上帝要給我們的人生。所以上帝要邀請我們做這個決定,這個決定只有我們能做。在每一次、每一次的選擇裡面選擇神不選擇世界,選擇新人不選擇舊人。
最後一段,「或是我可以死····相信一位為我死、賜我嶄新而完備生命的人。當我這樣做時,我選擇成為神一直期待我成為的人。我選擇與祂住在同一個國度裡,在那兒,所有的表現都完全,我可以完完全全地倚靠祂。」作者在這一整章的裡面講了多少次的「選擇」。這段看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好像很聳動,或者是我們現代人很喜歡的重鹹口味的,一點都不,可是問題是,作者在這裡面非常非常明確的告訴我們,我們要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那個選擇權跟那把鑰匙依舊在我們的手裡面。
在一個非常非常平淡的話語的裡面,他是在告訴我們,每一次的選擇其實都是一場打仗,我們看不到的爭戰。我從小就會做異夢,會看到一些異象,所以我真的很知道,我們平常日常生活裡面的這一些,其實都是在做一個奪回和恢復,把我們選擇權奪回和恢復的打仗、一場爭戰。如果我們都不去做選擇的時候,其實說實在話,敵人就把它拿走了。你的不選擇,也是一個選擇。
今早很奇妙的,孝宜教師也有說到,無神論者就沒有神了嗎?「他的無神」就是他的選擇,就是他的神。所以今天當我們不選擇在每一天的起心動念的裡面,我們用「不選擇」或者是「選擇世界」,世界是什麼?就是你的直覺。比如說:一早起來,有一件事情發生了,然後你的直覺你就去做了,假如只是這樣子的話,我們就是在把那個選擇權不放在我們的手裡面,拱手讓給我們的敵人。
奇異恩典章第二終於結束了。
最後面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經文,出埃及記34:29,「摩西手裡拿著兩塊法版下西奈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我很想要用這段經文跟大家一起勉勵,他講到摩西的臉會發光是因為他一直跟神對話,一直聽神說的話。我很期待我們每一個人都因為靠近耶穌,其實我們常常都會把讀聖經變成很刻版的一件事情。假如我們可以想到讀聖經,聖經就是神說的話,假如我們每一天能夠讓神的話充滿在我們的裡面,我們的臉皮真的會發光。
在一次一次的選擇,一次一次的決定的裡面,什麼是我們可以去拿來做選擇跟決定的力量,其實就是靠近神、聽神說的話。所以假如我們的裡面沒有神說的話,對你來講只是主日來聽聽講道,只是誰誰誰跟你說過什麼的話,是太可惜的事情。所以我求神讓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讓我們的面皮是可以發光的,以致於這個世界沒有辦法羞辱我們,以致於在每一次、每一次我們心裡面有兩棵樹(分別善惡樹和生命樹)在打架、打仗的時候,都是上帝給我們重新自己再選擇一次的機會。我們選神還是選自己是神?我們重新要把榮耀的王給迎到我們的心上。所以這是我們每一次面皮發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做這樣子的一個重新的選擇,把主迎回我們的心上,祂就會幫助我們脫離所有的羞恥,然後選擇有主遮蓋的榮美。我們不再是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流浪兒,我們不是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是注定要被欺負的。
做一個總結,在奇異恩典第二章的一開始(P.13第三行),作者說需求與表現,感覺起來好像是讓我們變成了一個痛苦、網羅,就是我們需要這個,所以我們需要神給我們,我們就好像一個小乞丐一樣說:「主啊,求祢給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的表現,然後神才會願意把我們需求的給我們。作者說我們不斷的在這個網羅的裡面很痛苦、很糾結,其實這就是因為我們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所以我們把神變成根本不是神本來的樣子,我們把神變成了某一位CEO、某一個暴君、把神變成好像很喜歡我們表現,然後用各種的方式:宗教、哲學等各種的方式,讓我們跳來跳去,我以前就是這樣子。
好像有一個竹竿橫在上面,我就像是一隻小猴子,一直想要去搆那根竹竿,一直要去碰到它,那根竹竿就是上帝要給我的60分,我碰到了我心才安,我碰到了、我表現得好,我才覺得上帝會喜悅我、祝福我,那就是我的竿子,而那就是需求與表現。我就一直想去跳,可是事實上,需求跟表現原本是上帝賜給我們去享受的一份禮物。就是我們在需求上學習倚靠祂,我們在有需求上學習敬畏祂、謙卑不驕傲。事實上,那個表現不應該是拿來去換,當做神把我們的需求賜給我們的一個交換。
表現是什麼?是讓我們享受那個成就感。我覺得神很喜歡我們有成就感,可是祂卻不要讓成就感變成我們的一個枷鎖,就是沒有那個成就感,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用和沒有價值。我覺得上帝要透過「我們選擇生命樹」,把我們從這個裡面拯救出來。
最後我要用黃維仁博士在教親密之旅的時候,他特別的講到:「我可愛嗎?」、「我有用嗎?」這個是人生來的兩大渴望。我要覺得我可愛,我要覺得我有用,我才會覺得我有價值。事實上,人之所以為人,我們都有需要跟被需要。我需要別人,別人也需要我。這個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價值感的所在。這個本來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個A+,就是你在神的眼中絕對可愛,你在神的眼中絕對獨一無二的有價值,可是魔鬼已經想要用任何的方法,因為裡面很多世界告訴你的,或者是你過去的表現、經歷,牠把這一些全部本來都是肯定句,甚至於是驚嘆號/驚嘆句的,牠全部統統變成問號、疑問句。
牠把你裡面:
「我可愛」?(加上問號,變成疑問句)
「我有用」?
「我有需要的時候,神會供應我」?
「我是一個被需要、有價值的人」?
牠全部統統都把它變成問號。
可是在神的眼中,這些全部本來都是無庸置疑的肯定句,甚至於對神來講是讚嘆不已的驚嘆句。
「我可愛。」「我可愛!」
「我有用。」「我有用!」
「我有需要的時候,神會供應我。」「我有需要的時候,神會供應我!」
「我是一個被需要、有價值的人。」「我是一個被需要、有價值的人!」
所以約翰福音10:10說:「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更豐盛在英文是to the full,到「滿溢」。
魔鬼就是要偷竊、殺害、毀壞,我們就會覺得不夠、不足,我們就會一直沒有安全感,這個就是牠想要我們呈現的生命,牠就是希望你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讓你每一天都覺得,我會失去這個、我會失去那個。創世記告訴我們女人會戀慕男人,所以我們隨時都會覺得對方是不是不愛我了。我本人以前剛結婚最愛問我先生的就是「你愛我嗎?」現在回頭想覺得人真的是很可憐,很愛問這個問題,每天都要問,很愛問,我覺得那就是因為自己沒有安全感。
當我們在這個裡面准許魔鬼偷竊、殺害、毀壞我們自己的價值感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一些很走樣的一些狀況,是我們自己不想要,可是卻一直呈現的狀態。可是主耶穌說祂來了,明明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豐盛到滿溢出來。滿溢的意思是不僅你的裡面沒有缺口和洞(反面-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生命),滿溢出來的部分就是分給別人,不是浪費掉。我們不僅僅自己可以是很豐盛的人,而且可以去供應別人,還可以使別人的生命得豐盛,是這樣子的一個生命力。
這個是奇異恩典裡面,作者很想要讓我們知道的一些祕訣。接下來你們會發現,作者會一直不停的、不停的提出這樣子的邀請,就是請你自己做選擇,不停的做選擇。今天我們能夠在神的裡面能夠有這樣子的選擇權回到我們的手上,是我們莫大的權利,是主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付的代價,今天是復活節,特別的有意義。其實主耶穌就是很期待我們把祂放在我們手上的鑰匙,我們自己把它拿來開啟,祂不能幫我們開啟。祂做了,可是問題是,選擇權是我們;祂做了,最後的決定權也是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