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閱讀進度:第2章之引言
在讀書會之先,我要先讀一下今天的荒漠甘泉,我很有感覺,也許上帝要對不管是實體或是線上讀書會的大家說話。
荒漠甘泉 / 12月26日/ 等候的意義
「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到那邊去禱告。」(馬太福音26:36)
滿特別的是,主角不是我們熟悉的主要的人物,是彼得、雅各、約翰之外的八個門徒。
在一個危急的時候,被遺留在後面,是一件非常難堪的事情。在客西馬尼園裡,十一個門徒裡面,有八個被留在後面不能做什麼,也不需要做什麼。主耶穌往前面去禱告:彼得、雅各、約翰在中間儆醒,其餘的八位在後面等候。照我們看來,在後面的門徒必定會抱怨。他們雖然被允許進到花園裡面,卻不過只是在花園裡面罷了;他們對於花園裡面花草的耕種,無分無關(所以他們沒事幹)。那時正是一個危機的時候,一個緊要關頭;可是他們又不能擅自妄動。
你和我也常有這種經歷、這種失望。也許現在正有許多服事的機會給基督徒。有的弟兄姐妹已經到前方去了;有的弟兄姐妹已經到中間去了,只有我們仍留在後方潛伏著。或者因著疾病;或者因著缺乏;或者因著誹謗;無論因著什麼,我們受到攔阻,心中非常悲痛。我們不明白為甚麼我們不能有分於主的工作。這似乎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既然允許我們進了花園,又不在花園裡分派我們工作。
我的魂哪,應當安靜,事情並不照你所想的那樣悲痛!你並不是無分於主的工作。你想主的花園裡只有走的地方、站的地方嗎?不,裡面還有一個地方,是專為那些不得不坐的人預備的。
一個動詞,有三種語態,主動詞,被動詞,不及物動詞(此動詞後面不會接任何動作的對象)。為基督活著的「活」字,也有三個位格。主動詞-往前方去奮鬥。被動詞-站在中間報告前方戰事的進展。不及物動詞-此人既不能打仗,又不能看仗(軍情),只能伏在後方。
如果今天你是正伏在後方的人的話,請你記得,對你說:「你坐在這裡」的,是主。你所坐的地方並不是「摔跤區」,也不是「儆醒區」,乃是「等候區」。有許多人,神把他們放在世上,並不是要他們成就偉大的事業,也不是要他們背負重大的擔子,乃是要他們單單活著;他們是不及物動詞。他們是沒有使命的花(我很喜歡這一句)。他們用不著拿來包紮成花圈:他們也不用拿來點綴餐桌。他們雖然沒有被彼得、雅各、約翰看見,但他們卻已經叫耶穌喜悅了。他們的香氣,他們的美麗,已經夠叫主喜樂了。親愛的,如果你正是這樣一朵花,請你不要抱怨!
我覺得有感動把今天這篇唸出來,我覺得我們當中有一些弟兄姐妹,也不用講到別人,我自己也是。我覺得自己在人生的當中,尤其是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中間服事非常的多及有果效,每一天都覺得我服事完,上帝好像捧著我的臉喜悅我,那種心裡面的心滿意足。那樣子的日子只有十年,其他的日子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等候區,我都在等候區裡面。尤其是四十歲以前,還沒有被神大大的使用那十年之前,我會乖乖的、很認命的坐在等候區那邊,因為我習慣。可是問題是五十歲之後,明明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這樣子被神使用以後,神突然一下子把它拿走了,從五十歲一直到最近一對一的服事大概是到了五十七、八歲,有七、八年的時間,完全停擺,真的就像文章講的「伏」在那個地方。
可是我覺得神好像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除非我們伏/服得下來,除非我們能夠順服下來伏在上帝給我們當時候的位置上面,或者是那個區域、那樣子的狀況裡面,否則的話,其實上帝不可能使用我們,祂也不可能藉著我們發出光輝來。荒漠乾泉中有特別講到這樣子的花,是一朵沒有使命的花,意思是說,即使是上帝跟你講說,你就是存在那裡讓上帝欣賞,什麼都不用做,對神來講就已經很喜悅、很滿足。除非我們對神的認識及有一個安全感到一個地步,就是我是nobody,我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能,什麼都不會,我甚至於覺得自己很糟糕,我依舊有這種安全感,知道神不會拋棄我,神是愛我的。可是假如我們故意待在罪中享受罪中之樂,那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的荒漠甘泉再一次的提醒我以及現場及線上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在這個等候區的裡面覺得自己是沒有用的,像我以前覺得自己白佔地土,連呼吸空氣都是在浪費上帝的空氣。假如說我們有這樣子的心情的話,我覺得神今天要對我們說,假如我們在神的裡面,我們的心是有渴望想要為主而活的話,神絕對已經看見了我們的那顆心。今天一開始先用這篇跟大家一起共勉。
我們來看奇異恩典第二章,上次有跟大家說,請允許我跳躍式的分享,我想到什麼,就會去分享。
我們上一次講到我們跟神中間充滿了很多跟神的不熟,所以有很多的「應該」。我們在最後講到了大兒子、小兒子,所以時間有點趕。我認為大兒子會在那邊斤斤計較、算計,會覺得在家裡面感到不公平,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跟他爸爸的關係不好,所以他每一天都是用做很多的事情去贏得一個東西。贏得什麼呢?我覺得他不是要贏得爸爸的喜悅,而是要贏得「我配得」這個冠冕或者是金牌。我得到這一些,是因為我做了這一些。
我想請大家常常要有這樣子的一個警惕在我們的身上,就是不要拿自己的去衡量別人。例如當別人來問我怎麼當一個好太太、怎麼當一個好媽媽,當人家來問我的時候,我很少會告訴別人,你就照著我這樣這樣這樣,因為對方就不是我,我也不是對方。而上帝給每個人都不一樣,剛才我有提到了照著個人信心的大小,每個人連信心都不一樣。我之前有舉過一個例子,一個人失去了一隻手臂,他說我還有另一隻手、兩隻腿;可是另外一個人他掉了一隻小指頭,就已經快要不行了,就覺得天塌下來了,人生全毀了。
所以我們會發現,每一個人真的都不一樣,有的人意志力很堅強、很勇敢、很熱情,有的人弱弱的。上帝為什麼刻意的創造、設計了這麼多不一樣的人,就是要我們在這裡面學習為父的愛、為父的心。聖經裡面(哥林多前書12:23)告訴我們,凡是不榮美的,要特別給它加上榮美。為什麼要這樣子做?這很挑戰我們啊!要是我以前就會如此想:如果大家每一個人都熱血、熱心起來服事神,就像約翰衛斯理說的,這個人只要耶穌,只要上帝,只怕神,只要神,不怕魔鬼,不要世界的話,整個世界都可以翻過來,一百個人就夠。可是你會發現,這一百個人好像從來沒有在一個時代裡面到齊過。我覺得上帝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當這樣子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掉入路西佛的陷井,路西佛就是撒但,牠就是只在乎「我、我、我」。
我在這邊分享一下前幾天去台東旅遊,有一天晚餐我和佘哥跟同團的夫妻剛好被安排坐在一起。那位先生是一位在商業上面的朋友,他曾經在大陸經商時是一位主管。那天晚上是在飯店吃buffet,整個晚餐時間,他一直在熱血的分享在大陸「我」做了什麼、「我」做了什麼,然後「我就···」,他們就因為「我」而很感動,「我」怎麼樣怎麼樣···。我看到這個先生都沒有吃東西,他來不及吃、也沒有閒瑕去吃。我整個晚上在大吃特吃的時候,我就覺得佘哥有點辛苦、有點可憐,因為他都不去拿餐,我只好拿餐給他吃,對方的太太也急著拿東西給他吃,可是他根本沒有辦法吃,整個情緒高昂到一直講我、我、我。
他大概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一直在講我、我、我,不過他有一個好太太,我在旁邊看了很感動,沒有覺得她的先生怎麼這麼膨風、這麼煩,還是對他很好。這個先生裡面的「我」,已經膨脹到一個程度了,可是我必須要說的是,他說的那些他做的事其實是很感動人的,以世界上來說是要幫他拍拍手的,他幫助了很多的弱勢。可是我在心裡面想說,假如他這樣子我、我、我的時候,他的親密關係裡面一定有人被犠牲。我當時在一旁觀察有個小小的發現覺得很有趣,他雖然講著在大陸做了這些有意義、很感動人的事,可是他對周邊正在發生的人和事卻不感到什麼興趣。
我跟佘哥兩個人都注意到了,幫我們服務的一位四、五十歲的服務人員,她從早餐的時候就精神奕奕、笑容滿面、EQ很高,個子不高、嬌小的一位女士。到了晚上她依舊保持著這樣的笑容滿面的服務大家,跟每一桌都像朋友一樣。我真的是覺得很讓人欣賞、讓人很感動。我跟佘哥兩個人趁著這位朋友吸口氣吃東西的時候,我們就誇獎了一下這位女士,他竟然不覺得那有什麼。我就很驚訝的想說:哇,那些你做在那一些人身上令我們感動的事情,原來你的焦點是:那是「我」做的。就是與我有關、是我做的、是我經營的、光圈在我的身上,它才有意義及價值,才會得到我的注意力,所以不是那個人真的讓他感動,不是那個人真的引起他想要去做那些事情。
以這個例子來說,我們就知道,上帝跟魔鬼的差別在哪裡了。我一直在說99%跟100%中間的那個1%,因為他做的真的都是很好的事,他假如是在台上跟大家講,所有的人都會為他鼓掌,他做了很多很美很令人感動的事情。可是我在旁邊看,就覺得這個人做了這一些事情,是因為「我」。我被成就了,我做了這些事情,所以我是一個很應該被讚賞的人,就像是大兒子一樣,「我」配得,我配得更好的待遇,我配得更好的肯定,我配得大家更多的賞聲。
我當場的另外一個感受就是,聽了他一直我、我、我,我就···,我做···,我說···,他們就因為我感動···,一直我、一直我的時候,我的心裡面突然有一個小小的感觸,我在心裡面默默的除了為他們夫婦禱告之外,我還做了一個禱告,我說:「主啊,那我呢?這個人講到他自己做的這些事情,比起祢來那差太遠了,可是他講的口沫橫飛,飯都來不及吃。那我呢?我是不是常常幫祢客氣,把上帝做在我身上的及我生命中的,我都客客氣氣把它給消音了,我就客客氣氣的把它給掩蓋了,在可以講的時候,我就客客氣氣的就不說話了。」
我就發現我是這樣子的人欵,當我看著他在那邊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的時候,我的裡面是深深的有一種自己在責備自己,我覺得我還不如這一個人,他在推廣的是他自己,而且他做的跟神來比真的是小到不行再小的事情,可是他講得就好像他做了全世界都應該為他鼓掌,全世界都應該知道的事情。可是今天我為我們的神在講話的時候,光說這個讀書會,要我的老命呀!每一次到了快要讀書會的時候,我真的好想逃走,好想躲起來。好幾個姊妹跟我說很有恩膏、好被感動,聽了又再聽,老實告訴你們,本人做了一件傻事,其實我不喜歡聽自己錄音的聲音,前兩天我就去聽了一下,我想說到底哪裡有恩膏?到底有什麼厲害?
我聽的時候,我真心的覺得心裡很敬畏神,因為有很多的地方,我不知道我自己講了那些話,我還想說我有講這句話、我有講那句話哦?所以可見得真的是聖靈做在這個裡面。所以我在心裡面想說,有多少的時候其實是因為我們不給聖靈有機會透過我們這個人去發聲、去說話,因為我們就幫神給客氣掉了。我覺得我幫神客氣的時候是因為第一個我自卑,第二個是我討厭有東西箍在我身上,我愛惜我的自由,就是每個禮拜都要讀書會,像我寫部落格也是這樣,我可以一下子寫好幾篇,好幾個月就不見了,我就是這種很隨興的人。
我多麼的崇尚自由,所以對我來講,違反我的自由被規定每個禮拜、每個禮拜要乖乖的坐在這裡,卒仔脯不能跑、不能走、不能躲、不能藏,我覺得好痛苦哇!就是有人盯著我。雖然大家給了都是正面的回饋,可是對我來講還是大家都盯著我,我不能很自由自在的當一個不穿鞋子的小孩,我從小就是,打著赤腳到處跑。當那一刻,那位先生一直在說著他的豐功偉業的時候,我的裡面有一個對自己深深的責備,就是我愛我自己真的愛太多,我不想被侷限,我不想要被箍住,我不想要有責任放在我的身上,我不想去過一個我個人覺得、認為不是那麼舒服的日子,我就喜歡每天慢活,我喜歡每天慢慢的過著我上次說的小小的、規規距距、有規律的生活,那個就好像變成了我的別神一樣。我不喜歡被侵犯,我不喜歡它被打破。
我最近做的夢對我來講,統統都是不可思議的夢,都是我過去沒有做過的夢,都是讓我有點不清楚的夢,可是又有一點脈絡,就是我的裡面有好多的框框讓聖靈依舊不能自由的運行。比如說,在夢裡面都是片斷的,我夢見一位髒兮兮的街友,我不能不從他的手裡去拿一樣東西過來,而且要吃掉。我覺得他拿給我的手很髒,我嫌髒,我就不願意吃。夢裡面充滿了這種東西,我覺得神試圖在告訴我一些話,祂還想要給我更多,祂想要更多的透過我去流出去,其實我心裡面是很渴望的,就是生命也好、福音也好(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可是這個「我」很多的眉眉角角、很多的嚕嗦、很多的龜毛、很多的我認為、很多的我覺得,卡住了,讓神沒有辦法運行。
或許對有些人來說會覺得我已經夠好了,已經夠敬虔了,已經夠付出了,已經夠努力了,神對妳太嚴格了,神對妳太狠了···,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神很愛我,祂知道我裡面的不滿足。我每一次看到有很多神的作為的時候,我在心裡面想,我真希望我也在其中,所以我覺得神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所以我剛剛說,假如我們心裡面想要跟隨神、想要愛神更多、想要更多的擁有神,神是知道的。
我還是習慣在讀書會的前面做一個開場,我覺得神今天好像彷彿在告訴我們,祂就是我們的產業。這句話「祂是我們的產業」其實在聖經裡面祂說過很多遍,祂說:「你們是我的子民,我是你們的父,我的就是你們的。」祂也透過大兒子跟我們說:「兒啊,我常與你同在,我所有的都是你的。」不管祂是透過比喻也好,是直接用舊約說也好,祂一再的在告訴我們,祂就是我們的。你們想想看,今天假如神全部都是我們的,神的所有都是我們的,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那是用想都沒有辦法想像的。可是神告訴我們那是一個事實,就是透過我們接受耶穌基督之後,其實神就是我們的產業,全部哦,100%就是我們的產業,那我領了多少?我支取了多少?我活出來多少?這個是由我來決定!
假如我像剛才說的,不斷的一直替神很客氣,神給我的,我全部都客客氣氣的,像那個一千兩埋在地裡的那一位,他講的話沒有不對欵,他說:「因為祢是忍心的主人」,意思是祢心很好、很善良,所以人家欠祢的,祢也就免了人家的債,所以沒有什麼要收的···,他講了很多,好像他很認識這位神,可是他的認識是偏頗的,他只認識了神的一部分。所以在教會裡面常常會講愛心-就是沒有原則、沒有紀律、無限包容。在聖經裡面,上帝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們祂是這樣。假如上帝是無限包容、沒有原則、沒有紀律的神,耶穌就不用來,耶穌就不用死。每一次的結尾都是講這一句,就是因為我們的神在愛中充滿了紀律、充滿了原則,所以我們的神是全方位的,所以耶穌一定要來,才能夠完全的完成和成就這樣子的一個整合的福音。
所以今天神在對我們每一個人說,祂是我們的全所有,祂是我們的產業,然後我們這個人,我們聽這個讀書會就是在預備器皿。聖經裡面講到五個聰明的童女,就在不斷的預備、不斷的預備。像有的人會說:「神是我們的全部?」所以我早上常常有的時候會禱告:「主啊,我再一次拿我的一無所有,來換祢的樣樣都有。」其實神全部都有,可是問題是為什麼我覺得我總是缺乏?我為什麼老是覺得我是貧窮的?我老是覺得我這個不行、那個不夠、那個不足?我覺得有很多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感覺,有太多的理性上面的分析邏輯。
所以我下面要講的是,我最近常常跟大家講說,我常常在思考屬靈的全副軍裝。上次特別講到了平安福音的鞋,今天我要講一下信德,我們把神的信德當做藤牌。我覺得神最近常常告訴我一句話(上聯):「沒有信德,就不可能顛狂。」我一直在思索這句話,當今天早上我一直在想這句話的時候,就出現了它的下聯:「不顛狂,就不可能擺脫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偏」,就是以理性、感覺、邏輯、分析這些小視窗,井底之蛙就是看到了上面的一線天,牠就以為那是全部。我們就會以偏概全,我們就會以我們的理性、感覺、分析、邏輯這些小視窗及小小的井底的一線之天這樣子的偏差來去看神,我們就無法擺脫這樣子的陷井。
再講一遍:
「沒有信德,就不可能顛狂。」
「不顛狂,就不可能擺脫以偏概全。」
假如我們沒有信德的話,我們對神沒有神對我們的那種信德。上帝告訴我們的是:不管你怎麼樣,我都愛你,這叫信德;不管你怎麼樣,我都要救你,所以耶穌才會來;不管事情發生到怎麼樣,我都不會失信;不管怎麼樣,我的約都會存在那個地方,這個叫信德。所以為什麼信德是藤牌,就是惡者射來所有火箭的時候,你躲在上帝的承諾,躲在上帝守信用的這個屬性的裡面,你就非常的安全。所以你在很安全的範圍的裡面,就可以去發展你的信德。那個信德是什麼?就是主啊,我也想要用祢對待我的這樣來對待祢。
講到這個地方,就開始挑戰我們了。當神要用祂的信德來放在我們的裡面,我們都會講聖靈的九個果子,不是說這樣子長一個、長一個,它們其實是一起的,而且是自然生成的,不是我努力的、努力的長一個果子。我們說過沒有精神病的樹,所以你不會講說,我要長芭樂,我要長蘋果,我要長奇異果,除非你就是奇異果樹、蘋果樹、芭樂樹。一顆芭樂樹才會長出芭樂來,假如說一顆芭樂樹每天都在想著要長出鳳梨來,它就是精神病。所以今天除非我們就住在耶穌這顆生命樹的裡面,要不然裡面不會有信德的。
神的信德是不管你怎樣我都愛你,不管你怎樣我就是救你到底,不管你怎樣我就是要用我的眼光來看你,而不是用你的所做所為來評估你,這些叫做信德。
當神要讓我們長出信德來的時候,就是要這樣子做,就好像我們對待祂一樣。我們對待神就是拼命的用沒有信用、失信背約,我們的神的信德就顯明出來。
所以我們的信德要長出來,就跟果實要長出來一樣,神一定要用這樣子的方法要讓這個信德可以長出來,就是要激發你長出信德來,就是在你的理性覺得不合理,在你的感覺覺得不舒服(憑什麼是我?我這麼乖、這麼順服、這麼忠心,為什麼不是那個人?那個人超不乖、超不順服、超怎麼樣的,為什麼不是他遇到這種惡運?是我遇到這種衰事?怎麼會是我?),在你的很多很多的周遭、眼見這些統統都覺得是在作對的時候,你說:「我信,我相信」、「主啊,我要像祢一樣,不管我們的世界怎麼樣,世界上的人有沒有跟祢說謝謝,有沒有把祢當神,祢都沒有改變過祢的約定和承諾,我也要這樣,我愛祢愛到底,我守信用守信用到底。不管祢怎麼對我,我都愛祢。」這個時候信德就會長出來了。
所以剛才下聯「不顛狂就不可能擺脫以偏概全」,上一段我說的那種狀況,就是上帝不管怎麼對你,就像約伯一樣,就像大衛在一個個洞穴當中流浪的時候,就像摩西被放逐到曠野四十年,從一個埃及王子、一個埃及王的候選人,變成了一個牧羊人,每天看的對象都只有羊的時候,像保羅、彼得經歷了很多東西,我們都會說這個人瘋了。就是說,這個人假如遇到了一些事情,比如說線上的姊妹身體受了很多很多的苦,這些苦可能會讓人覺得上帝是不是不愛你了才會讓你受這些苦?假如會講這些話的人就是不認識這位神,如果我們認識神就會知道,這是上帝給我們機會長出信德,而且成為顛狂的人。
什麼叫顛狂?就是這個人瘋了,上帝這樣對他,上帝讓他發生這種事,上帝居然這樣子,然後他居然還說我感謝讚美主,不信主的人、跟主沒有關係的人,會覺得這個人神經病,或者是說這個人是被上帝給愚民了,所以就會覺得說不可能,可是那就叫顛狂呀!顛狂就是世界看不懂你,顛狂就是以理性去看一看,用感覺去看一看,用邏輯去分析一下,都覺得不合理、不可能,然後這個人還是說:「我信」。所以彼得到最後倒釘十字架,因為他覺得不配跟主耶穌用同樣的方法。很多被逼迫的大陸的信徒,他們到最後是被綁在柱子上澆油被焚燒。那位老弟兄他站在上面的時候,他們在點火的那一瞬間,再一次問他說,再給你一個機會,你只要否定你的信仰,我們就馬上放你下來。老弟兄就說:「點火吧!讓我焚燒,讓全世界看到我的榮美的救主。」
精神病哪!瘋了!顛狂!那你說:「為什麼會顛狂?」就是一定這個人的身上在累積累積的當中,他在神的信德的裡面,他自己也長出了信德,才有可能會顛狂,顛狂才能夠擺脫那個我講過的蜘蛛細絲,在希伯來書12:1裡面寫的,那些容易纏累我們的罪。為什麼容易纏累我們?就是理性、感覺、邏輯、分析,我的期待、我的經驗、我的認知,都沒有錯呀,它一點錯都沒有,它很可能還是對的,就是因為它是對的,所以它才會綁住我們。所以要怎麼樣擺脫掉它呢?就一定要顛狂!而你要顛狂就一定要有信德,信德就像神一樣。所以我們的神告訴我們說,我來的時候,不曉得可不可以遇得到世上有信德嗎?信德的人就是像主一樣,祂真的是愛我們到底,愛到就是傻了、瘋了,愛到:這種小孩還要?
我跟你們分享這次台東旅遊在遊覽車上看的一部電影,起初他們說要看這部的時候,我想說蝦毀,要看這部?因為我們的位置剛好在電視機正前面,不看都不行,佘哥還有帶耳機,所以他就閉目養神。我就不能不看呀,因為聲音很大聲,而且車上的小朋友都想看,總不好一個大人跟他們講說我不想看吧?!一開始我是閉上眼睛沒有要看,可是漸漸的他們的對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部卡通的名字叫「哪吒」。
我一開始的時候真的好痛苦,我真的很不想看這種片子,原則上我是不愛看卡通的人,我喜歡真人演出,不喜歡看卡通,所以一聽到要看卡通,而且還哪吒,我就更痛苦。在看的過程的裡面,我從一開始的不想看及覺得很煩,到最後我深深的被吸引,後來我還哭了,我就很怕被旁邊的人看到,這個人哭成這樣是怎樣?我看著哪吒的時候,我非常的感動。我講一下這個故事。
故事的大略就是在天宮當中有正派反派,他們在搶奪兩顆珠,一顆是魔珠,一顆是靈珠,可見得魔珠就是不好的,靈珠就是好的。他們這樣子搶搶搶,兩顆珠都被壞人搶走了。另外一方面,在地面上發生的事,有一對夫婦,先生是在政府裡當地方官,太太臨盆要生產,正在緊急的時候,天上正在大戰。這個先生是個會武功的人,他旁邊養了一個術士(會法術的人)。這位術士就告訴主人靈界裡面正在發生的事情,提醒主人要小心。果然,天上的壞蛋就透過臨盆那一剎那的機會,把魔珠/魔丸透過這個小嬰兒轉世,生下來就是哪吒。哪吒就是魔珠/魔丸變成的。這是個中國民間故事,可見得中國人很知道有靈界的存在,所以福音並不會那麼的困難。
他生下來頭上就有兩隻角,長得很詭異,全村的人都說他是妖怪,大家都說要殺了這個小孩。媽媽才生產完,就衝出來抱著這個小孩說:「這是我的孩子」,就求她的先生救他們的孩子。後來這位爸爸就跟大家講:「我一定會好好的管教孩子,我不會讓他離開我們的家,請你們放心。如果他以後出了什麼事,就來找我。」所以哪吒的性命就被保留下來了。
哪吒成長過程中,媽媽很疼他,爸爸媽媽教他武功,爸爸扮演著黑臉,嚴格的但是為了愛他,哪吒就在愛中長大。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一天到晚被人家叫妖怪,又因著他的身上有著魔力,時常會因為這樣子擦槍走火,大家更把他當作是妖怪,所以全村的人總是都想要把他給除掉,因此他就很痛苦、很痛苦、很痛苦。可是有一天,有一個人,角色有點像他的god
father(教父)來告訴哪吒,你的身上其實是有一個使命的,上天要你來地上,是要你來斬妖除魔、替天行道。這個孩子突然有了使命感,他就變得比較願意活下來,要不然他一直想要把自己給解決掉。
哪吒慢慢長大了,那顆靈丸在壞人那邊也長大了,所以魔丸在地上在愛的環境長大,而靈丸本來應該是好的,可是他在壞人那邊長大。倆人都很孤單,一個在靈界很孤單,一個在地上也很孤單。有一天倆人不期而遇,哪吒在海邊踢毽子,靈丸也加入一起,兩個人就變成了好朋友,要分開的時候,靈丸給哪吒一個海螺,跟他說只要一吹,我就會出現。快轉劇情到了最後就開始大戰的時候,兩個人才發現他們彼此是敵對的,因為壞人就是要靈丸把哪吒及他的爸媽都殺掉,可是他們兩個人是好朋友,於是靈丸就很痛苦。
快轉到最後把我弄哭的地方,我覺得那個是上帝給我們的,當下我真的覺得是上帝在對我講話。哪吒的爸爸告訴他:「你的命不是由別人來告訴你,你的命是由你自己來決定,你說了才算。」後來靈丸很喪氣,因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可是他為了要報恩,養他長大的整個龍族全部都要靠他了,他覺得應該要守義氣救他們,要為他們完成,所以他要殺掉這些人,可是這些人也是好人,他不想要殺他們,尤其又是好朋友哪吒的家人,所以他的心裡面就很糾結。在糾結的過程中,哪吒把他的爸媽所灌輸給他的愛跟紀律告訴這個靈丸,他說:「是魔,是仙,不由得別人來告訴我們,不由得別人決定,我說了才算。」我的眼淚就一下子掉了下來,我覺得好像神在對我說話。他說:「我的命只有一個,就是不認命,我絕不妥協,絕不放棄。」
哪吒就去鼓勵靈丸,告訴他:「你是魔,是仙,你自己說了才算。你的命就是不認命,你絕不妥協,絕不放棄。」這個劇本中的對話是地上的人想出來的台詞,假如地上的人都知道我的命是由我來決定,我是魔是仙是由我來決定,我說了才算,我不認命。一下子讓我很感動的是,主啊,其實就好像是祢在對我們說話,不管哪吒的爸爸是用比較嚴格的方式,媽媽是用愛的方式來對他,這個孩子裡面就灌輸進去很多讓他可以活出自己命定的一個特質的能力來。
剛才我描述的很快,在影片中,哪吒是一個原本不自我認同的人,一直在自我否定,因為旁邊的所有人都說他是妖怪,所以他就妖怪給大家看。但是當這樣子的孩子,他的父母親不放棄他的時候,這個小孩不僅僅是自己改變了,他還改變了他的好朋友,兩個人到最後還合體變成了一個他們共同都很想要的樣子。這部卡通我在看的時候很激動,原來神在我們的生命裡面放下了這麼多這麼多的期許,就是由我說了才算,只要我們不認命,就是我之前說的,只要我這個卒仔脯不臨陣脫逃、擅作主張(腳底抹油,溜了),我不放棄。這個故事乍聽好像關我們什麼事,可是我們如果把這個意義收斂到我們身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就是那個「日常的小事」。
舉個例子,這個禮拜我跟佘哥難得的有一點小不愉快,我講了你們就知道那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聖誕節我準備了三份一模一樣的禮物要送給三個孩子,一家一組。佘哥就很雞婆的把小捷的先拿給他了,破了我的梗。那是聖誕禮物,是昨天晚上才要給的,他很務實的先送去給小捷了,想說先拿去就先可以用,回來後還興高采烈的跟我邀功,我這個人生氣也不會兇到哪裡,我心裡想:「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啊?」我就垮著臉看著他說:「你幹嘛破我的梗啊?」
從這一點你們就會發現,每個人真的就是不一樣,他看中的不是我看中的,其實我也很實際,可是就忍耐個兩天,就多了另一個意義。你提早送去,它就只是一個很實用的東西,可是再等個兩天,就是東西加上驚喜的禮物。我說為什麼要破我的梗,然後佘哥就有點懊惱,我們兩個就有點小不愉快。
是不是很無聊?已經破梗了,也追不回來了。更好笑的是,佘哥後來跑去我們家群組沒頭沒腦的說:「對不起,我破了老媽的梗。」梗破得更厲害。結果孩子全部都貼圖問號,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代誌。佘哥又發了「欲蓋彌章」,我就又好氣又好笑,因為他越描越黑。其實我沒有生氣,因為其實他的懊惱也就是我的懊惱,只是發生了這個事件我們中間就有點不舒服和卡卡的,也沒有人需要到跟對方說對不起,後來佘哥下午就出去開會了,接下來下午禱告會,到了晚上又有應酬才回來。
這一段時間,我覺得神彷彿就在對我說,意思是說,妳的身上有比別人多有路可以讓我走,不就是因為妳累積了這麼多的日常小事嗎?這個時候妳選擇什麼?選擇繼續抓住「你破我的梗」,然後扳臉給他看嗎?我就回想過去那段路程,我以前好乖哦,當上帝一跟我說:「妳心裡若是注重罪孽,我就不聽妳禱告」,上帝在埔里教了我這個功課之後:祂說唯一跟我要的是那一分。我問祂是哪一分我不對?神說就是那99%到100%中間的一分,其實那真的就是魔鬼常常的所在,就是我抓住不跟他合好的那一分,主說:「那就是我跟妳要的。」
我覺得好像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些身量、光環、光圈的時候,要伏下來,像一開始讀的「伏在後面」,就突然變得有點困難。就好像我四十歲以前,還沒有被神使用過,我覺得叫我做一個很自卑的人、做一個比較謙卑的人比較容易。可是四十歲到五十歲被神用過,覺得自己有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講話有點料、覺得我自己知道點什麼,就是我一直在說的,照著你所當知道的,你仍舊是不知道,而我卻覺得我知道點什麼的時候,以偏蓋全就跑出來了。我以為我自己全知道、我以為我自己知道的就是全對,所以我就會很容易站在「我全對、我全知道」的立場去批判、去決定所有的事情。可是神看重的跟我一點都不一樣,神看重的跟對錯一點關係都沒有。
假如神看重對、錯的話,耶穌就不用來。這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一個無辜的人,怎麼讓祂上十字架?怎麼可以這樣?這是不對的,以陳明軒愛好公平的人來講,這是不合理的事情,不合理到極限,上帝祢怎麼可以做這種不合理的事情?可是上帝做了這件不合理的事情!祂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耶穌的身上,就是不合理。
當我那天下午仔細去想,我一路這樣子的走來,假如別人會認為我的身上有什麼東西可以給別人的話,其實不是別的,就是這些小事累積出來的,我在小事上願意說「主,我忠於祢告訴我的,而不是世界所告訴我的。」世界告訴我的是,佘哥應該跟我道歉欵,破了我的梗,我挖空心思準備了半天,你破了我的梗,一點都沒有交換禮物了,因為已經有人先拿到了嘛。可是我在心裡面想:我真的要抓住這麼一點點人家欠我的十兩嗎?這個時候其實就是驗證了,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主的恩典?你是不是真的住在救恩的裡面?這個時候你才會知道,我是不是一個真的跟隨基督的人。
所以我就發現說,那天的下午我就好像做了一個過去人生的review回顧,哇,原來上帝在我的身上祂能夠做點什麼,比如說,我張開嘴,祂就說話,每次跟人家說不用看我的小抄,裡面真的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東西,只是一些小提醒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上帝透過誰講不好呢?其實我不是一個有口才的人,我滔滔不絕的時候,要不是聖靈充滿,我不是一個有口才的人,我不是一個勇敢的人,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假如聰明的話就不用高中也重考,大學也要重考,都是中等生,我甚至不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除非是講一些屁話、玩貼圖這些小聰明的時候我還挺有創意的,可是其他的大事上我並不是。可是上帝為什麼可以透過我做一些事情,透過我成全一些人?
最近我不是跟大家講,有姊妹來謝謝我,我跟你們一樣下巴要掉下來,因為我只跟她談了三次話,而且每一次都想逃走。每一次都覺得她比我聰明多了,人家是CEO,我是誰呀?每一次我都很想逃走,我就覺得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別人。可是我只要不要逃走,聖靈就會從我的嘴巴說話給別人,然後那個人的生命就改變了。然後我看著那個人的生命改變,我的下巴就掉了,想說:欵···這三次是有這麼關鍵嗎?這麼有力道嗎?其實我自己都很驚訝。
所以你們說重點在哪裡?重點在每一次、每一次、每一次像我前幾天發生的那件「小事」,就是「你破我梗,可是我不跟你計較」,等到晚上佘哥晚上回來的時候,他一定覺得這個人下午的事情怎麼已經雨過天晴?我已經完全恢復了,而且完全沒有那種「我是大人不計小人過」、「我是大肚不跟你計較」的心情,反而會笑自己怎麼小小的事情那麼小題大做。你會發現自己的肚量一直被神擴張、被神擴張了,當聖靈的水流衝過的時候,才不會水花四濺,聖靈才有安全感,可以放心讓祂的水流不斷的、更多的、更大量的衝過我們。
而聖靈水流衝過的時候就是我們說的「恩賜、能力、恩膏」。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很在乎的,可是事實上,那就跟樹會結果子一樣的自然。其實是你這個人ready預備好了,容量變大了、身量變高了,聖靈就可以通過,為什麼?因為假如水花四濺,就是我們的眼光會一直放在:我比較會說方言,我會醫病、別人病會得醫治···這些聖靈可以透過我們可以做的這些「事情」上面,其實能力的部分是我們的神最不在意的事。神最在意的是那個讓祂可以把祂的能力流過去的器皿,才是祂最看重的。假如這個器皿不會水花四濺,有在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上願意讓神去清理祂的溝渠,去拓展祂的溝渠,讓它高一點、寬一點、深一點、乾淨一點,我相信聖靈真的什麼都可以給我們。
什麼叫恩賜?我們常常會把恩賜給狹義化了,恩賜對神來講,聖經(哥林多後書9:15)說:「在上帝有說不盡的恩賜」。剛才一開場講了,上帝是我們的「產業」,所以祂「說不盡的恩賜」都是我們的。那這個說不盡的恩賜要怎麼子可以經過、通過、流過我們,讓我們去活出來,讓我們去使用?由我們來決定。就像剛剛哪吒說的:「我說了才算。」其實這個世界一直不停、不停、不停的很想要把我們關起來,世界的王魔鬼非常的狡滑,牠狡滑到會「利用」我們。上帝會使用我們,可是不會利用我們。魔鬼會利用上帝送給我們最大最大的禮物-自由意志/選擇權,讓你去選擇牠要你選的。
為什麼?祂要你選擇的常常都是你以為是你自己想要的,那個就是「老我」的聲音,所以我們要讓神來恢復我們的靈覺,靈裡面的知覺,不是魂體裡面的知覺。所以我們常常會講:「可是我覺得···」、「可是我認為···」、「可是我在想···」,這些可是、可是、可是、可是其實都是我們魂、體裡面的知覺,所以我們會放大我們的魂跟身體裡面的知覺,我們現在要恢復我們「靈」裡面的知覺。就是當魂和身體裡面的知覺很大聲的時候,你的靈裡面的知覺要比它更強壯、更有力,說:「雖然你這樣覺得,可是,我們的神告訴我們······」,所以這個時候就要跟真理熟、跟神熟。
所以有很多的姐妹跟我講,聖經不好看,不喜歡看聖經,看不下去,真的看起來好痛苦,聖經我都記不起來。我就問她看過一遍了嗎?沒有,連一遍都沒有看過。我說,那怎麼可能記得起來?不可能的。你假如在世界上要考試,都還得要看了再看,還要預習、複習,還要畫重點,何況我們看神的話語。可是我要說的是,我絕對不是很八股的跟大家說,你要看聖經哦,看聖經聖靈才會怎麼樣,不是。而是你不看聖經,你沒有養份;你不看聖經,聖靈要跟你講話的時候,你沒有一個依據和準繩在那個地方,所以就會隨著世俗之風飄來飄去。
在此插個話,昨天早上上帝給我們這個讀書會一個名字,祂叫我們「清心脫俗讀書會」,清心:清心的人有福了,心裡很清。
脫俗:我們可以擺脫世俗。
神給我們的是靈裡面一種很大的自由,你的心是很清的。而心為什麼會清?是因為你可以有擺脫世俗纏累的能力,所以清心脫俗。
{心很清,是因為我們可以擺脫世俗的這些纏累。}
世俗給我們的並非都是不好的、不對的,從讀書會一開始有說:「好,其實是上好最大的敵人」。因為我們覺得它是好的、對的,可是問題是,當神要給我們上好的時候,祂必須要把好跟對可能要打破。打破的時候就會挑戰我們,就好像我跟佘哥的小小的摩擦事件,我會覺得是我對呀,他說對不起我就原諒他了,然後我會努力的原諒他。可是上帝要我做一個更超然的動作,就是:你是我的孩子嗎?我們想要完全像父完全一樣,就是這個時候呀!你在接考題哦!所以每一天、每一天醒過來,那都是考題。可是問題是,我們跟世界上的人考試不一樣,世界上的考試是好緊張、好緊張,考試要來了,50%會成功,50%會失敗。
不是,聖經上告訴我們的原則是,主耶穌已經把100%(100分)/ A+給我們了,所以我很喜歡貼彩虹下100分的愛,還有彩虹下100分的愛的禮物的貼圖,我很喜歡那個100分。我覺得主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把那個100分成就了,已經給我們了,所以祂說:「我們要完全,像父完全一樣。」祂不是在告訴你每天早上接到一個考題的時候說:「神今天會不會喜悅我?」不是,而是:「今天我可以支取我老爸的產業多少?」所以不是神要不要給我們,而是都在那邊了,是我,我今天有沒有去按密碼得到它?
我跟佘哥小小的事件,我假如沒有按密碼,我就失去了一次得到的機會,我就失去一次聖靈清理我、聖靈擴張我的機會。真的,等到你一旦服(順服)/
伏(整個趴)下來之後,你再回頭去看會發現,我們魂跟身體的知覺好幼稚哦,那個有什麼好需要在乎的嗎?孩子都一樣收到愛了!爸爸也是用他的愛,甚至於我會覺得他那樣子做也不錯!可是問題是,真的當下的魂跟身體的知覺是那麼的強烈,強烈到我覺得他應該要跟我對不起。
你就會發現,魂跟身體的知覺,真的需要靈的知覺去教育它,真的需要教育!而我們就是那個教育者。所以每一天接到考題了,其實我們也是考官哦,我們是考生,也是考官。所以這場考試是由我來決定,是一場open
book打開書的考試,整本聖經就在那邊,讀書會講的、你每天聽的、所思想的真理,這些全部統統就是一本打開的書,讓你可以去搜尋,而你要選哪一個?我下了一個標題是:「兩個選擇,兩種人生」。一個選擇就是分別善惡樹,一個選擇就是生命樹。
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個選擇,兩種人生。分別善惡樹的這個選擇是魔鬼要我們選的,千萬要記住,牠絕對不是笨蛋,叫你去選一個黑的、一個全世界的人都會說爛透了的,牠絕對、絕對會叫你去選一個世界會給你拍拍手、世界的人會認同你的這些,那叫做分別善惡樹。怎麼說呢?假如你有養育過孩子或者你在青少年時期有過糾結的狀況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世界上的人超喜歡玩一種遊戲叫做貼標籤的遊戲,才會有「你很特別」兒童繪本裡面的金星星、灰點點。就是你這樣子就很乖,你這樣子就不乖;你這樣子是好孩子,你這樣是不好的孩子;你乖乖的唸書就是好孩子,不好好唸書就是壞孩子;聽爸爸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不聽爸爸媽媽的話就是壞孩子;老師說了就乖乖的去做,就是好孩子,老師說了不乖乖去做就是壞孩子···,我們的世界很喜歡貼標籤。
如果真的要貼標籤的話,我們大部份的人都會被貼得滿滿的,真的要講受傷的話,身上太多標籤了,很沉重的包袱。所以魔鬼很希望我們照著分別善惡樹下學來的,其實貼標籤是人貼人,不是鬼貼人,所以魔鬼的打仗方式非常的接地氣,因此你不會覺得在打仗,牠就是要我們人傷害另外一個人,就是藉著貼標籤:「啊,你沒救了,你反正就是這樣子的人」。像我們上一集講到那位高中生的媽媽說:「我的兒子沒救了,他就是那種人,賭上癮了,只會玩電動而已,廢物。」
你會發現,當我們被貼了這種標籤的時候,貼的人、跟被貼的人,都無能為力去擺脫這場遊戲,這其實是場遊戲。經上(哥林多前書4:9)有告訴我們,我們成了一臺戲,演給世界上的人看,意思是全世界也都在演一齣戲:「貼標籤」的遊戲,另外一個是「格式化」的遊戲。格式化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一個框框,你是屬於這個框框的,我是屬於這個框框的,他是屬於這個框框的。所以我們會有一個人進到某個環境裡面會有被排他的感覺,比如說我們這個讀書會,我想這個是我的期許,我期許我們這樣子線上的方式,就好像奇異恩典第一章告訴我們的,不論是誰加入了,就好像耶穌在這裡,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沒有任何的被排斥感,沒有任何的不自在感,而是覺像我好像回家了,我們就真的是耶穌的門徒了,那就是小事。
所以我才會說,假如我有兩張臉,在跟弟兄姊妹在一起的時候,是一張溫暖、和善的臉,結果到外面去的時候,就變成一張很兇、防衛心很強的臉,我就會覺得這個人有精神病,要在神的面前被神更新一下、整合一下。我們應該是同一張臉。連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整合才是正常的,我們基督徒更是。所以世界上很希望我們不整合,就是規格化,就是你在職場上是一個樣子,你在家裡是一個樣子;你跟你的好朋友在一起是一個樣子,跟不熟的朋友是一個樣子,跟那些你不喜歡的人是一個樣子。
所以世界很喜歡讓我們格式化,好像把我們放在一個小格子裡,你現在在這個格子,你現在在那個格子。牠也很希望我們非常的不整合,貼標籤、不整合的格式化,就是一個隱形的牢籠。牠很希望把我們籠在那個裡面,就好像一種玩具,一隻小猴子在鐵架子上面轉,又像小狗狗轉圈圈要咬自己的尾巴,繞繞繞玩不完,這些統統都是一種遊戲。魔鬼就很希望我們玩這個遊戲玩不膩、玩不完,就是彼此傷害,彼此貼標籤,彼此格式化,還有就像我跟佘哥的事件,彼此說:「你欠我十兩,你先還我再說,我才要把上帝給我的一千兩分一點給你。」
我們一直在玩這種遊戲,包括在教會的裡面。我們有兩張臉,我們允許世界貼我們標籤,我們允許世界把我們格式化,以致於我們就進入一個隱形的牢籠。每一天我們人欺負人,人貼人的標籤,人去把另外一個人格式化,可是我們不知道我們在殺人,說老實話,那其實是一種殺人的行為。那就是現在的霸凌為什麼會變成了一個會殺人的隱形殺手的原因。言語、言詞、眼神、表情、口氣、肢體語言,其實無所不在,它都是魔鬼可以利用拿來殺人的工具。
就好像我們上一次講到的防腐,腐敗不是立刻就腐敗,而是慢慢一點一點的腐敗;殺人也不是立刻這個人就死掉。中國人會講:「雖然這個人不是我殺死的,卻是因為我而死。」你會發現說,不管我們是用任何的方式,我們只要不是清心脫俗,我們向著神心不清,我們向著這個世界擺脫不了世俗的這種纏累的話,其實我們就是幫兇。我們就算不是直接殺人,我們也是幫兇。我們在這個裡面幫兇做些什麼?幫兇去殺我們親密的人、親密的關係,使得我們在這個親密的關係裡面、在教育孩子的上面、在各樣的人際關係上面、在跟我們自己和好的關係上面一再一再的產生裂縫、不整合。
那個裂縫和不整合就是魔鬼可以鑽進來的地方,就是魔鬼可以在這個裡面上下其手的地方,可是是誰造成的?是我造成的,我准許的。所以有的時候有人說:「我被魔鬼攻擊了」,魔鬼大概在旁邊想說:「冤枉啊,大人,是你開門讓我進來的呀,而且你每天幫我拓寬馬路」。本來可能是一條很細很細的縫,魔鬼不太能夠進來,偶爾進來一下下,要用力的才能進來,你就一直幫牠拓寛、一直幫牠拓寬。怎麼拓寬呢?就是用小事,在很小的事情上面,允許牠用標籤化、格式化、不整合化,讓這條很細的縫一直拓寬、一直拓寬,然後就越來越大,牠就可以隨意進出。
有的基督徒會講說:「上帝比較愛你,你看你都無憂無慮」、「上帝比較愛你,你們家都比較和樂,都沒有事情發生」,會講這種話的人就是不懂真理,跟神不熟。不可能的,連耶穌來到自己的地方祂都要受苦、都還不被接待和接納,何況是我們?我們生來就是戰士(我好喜歡這句話,我有記得這句話是我講的),直到見主面,我們這個戰袍都不應該脫下來,不可以脫。所以我一開始從信德開始講。
既然是兩個選擇,兩種人生,選了分別善惡樹,我們進入了這個隱形的牢籠去玩永遠玩不完就像是一個輪迴、泥沼,我們逃脫不出來。因為我們要求對方要成為那一個先道歉的、先補還的、啟動者,而不是我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我們就會陷入一個牢寵,就是成功了,我們就會認為都是我的功勞,就像剛才講到的那位先生一直在我、我、我、我、我,然後就自高又驕傲;假如失敗了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是爛透了,就開始自扁、接受世界的批判,這個是一個不自由。我們就在這個隱形的牢籠裡不斷、不斷的玩著這個遊戲,也被這個遊戲玩。
接下來,假如我們做了另外一個選擇,是選生命樹的時候,我們來看一下會有什麼結果。我們要來看四處經文:
1.創世記2:7:「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耶和華用地上的塵土,所以人的本質是用塵土造的,可是神對他的鼻孔吹了一口氣,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字叫做亞當。
2.詩篇116:9:「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
3.約翰福音3: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4.約翰福音6:63:「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我們從剛剛一開始選生命樹的時候,創世記說,我們本來是塵土,當神吹了一口氣在我們的鼻孔裡,我們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字叫亞當。可是亞當讓他自己恢復變成了塵土,因為他不要這位神,所以神的靈就會暫時離開他。可是神吹了那口氣在他裡面,就好像一朵玫瑰花剪下來了以後,它還可以再活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會在地上活一段時間。除非我們跟這位神,透過耶穌基督再連線,否則這個靈是不會恢復的。所以我們跟神不會恢復關係,可是我們是會有靈的,可是那個靈不是跟神恢復的關係,所以所有的靈統統都可以跟你有關係。就是牠要給你什麼,你是無法阻擋的,那個開關不在你的手上,你也沒有能力。
所以本來神造我們是一個有靈的活人,詩篇116:9說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這個是有靈的活人才能夠行活人之路。所以當我們跟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恢復了關係,而我們又在真理的裡面不斷不斷的滋養我們的靈覺時候,靈覺包含了我們在靈裡面所受的教育,你會發現,那一口氣就不斷的在恢復。就好像我們跟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恢復了那個位份/身份以後,就好像乞丐王子流浪在外面被乞丐養大,他回到王宮裡面恢復了王子的身份地位,也就好像浪子恢復了兒子的身份,戴上了戒指、穿上了袍子、穿上了鞋子,可是他一定還要一段時間。
浪子是長大才離家,像大部份的人都是後來才信主的,有世界多少脫不了的俗在我們的身上,要朝向清心脫俗,那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因為對我們來講,聽世界、世俗的聲音真的比較清楚。所以我們就算是已經接受耶穌基督以後,我們要成為一個可以行活人之路的有靈的活人,都還是一個漫漫長路。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選擇、不斷決定的一個成聖之路。所以我們決志了相信耶穌,因信稱義是一瞬間的一個決定,你的身份被恢復了,你的ID被恢復了,可是在你的生命裡面,你要怎麼活出跟你的身份符合的樣式,跟我們說一個人的穿著、談吐跟他的身份很配,那是一路來的素養,是同樣的意思。
所以當我們跟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因信稱義了之後,我們要開始學習,因為我們從小在世俗裡面長大,你要脫俗、要清心,談何容易?所以約翰福音3:6告訴我們,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們從小就是從肉身生的,可能從二十歲相信耶穌,我們就從那時候開始受教育一樣。我們跟以色列人不一樣,以色列人就比我們多了一個強項,其實我就比較像是以色列人,我從小就是在真理的環境裡面長大,雖然裡面有一些的錯誤、不清楚、在神的能力上有一些的沒有辦法去經歷,可是大部分的時候我是跟神講話的,大部分的時候我是在真理的裡面,這個部分跟以色列人佔了一個先機一樣,他們從小就是讀神的話長大的。
可是絕大部分的人,不是像以色列人以及我這樣,是後來才信耶穌的,後來才跟神接上關係,所以他們就好像要重新要再成長一遍。就是靈裡面的那個人要重新受教育,重新的把那口氣變成他每一天、每一天的活人之路。既然是路,就絕對不是一步就結束了,一定是一條路,一條長長的路。所以人生的路其實就是上帝給我們的機會,上帝給我們機會在這個裡面活出來我們所失去的,活出來我們被魔鬼奪去的,或者活出來我們曾經拱手讓給魔鬼的。
最後一節經文約翰福音6:63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有人會斷章取義的說,上帝說肉體是無益的,那不用吃飯了,其實不是哦。我們的神講話是非常非常的有智慧,叫人「活著的」乃是靈,活著的是指靈的部分,我們其實在耶穌基督救贖我們的時候,我們的靈就得贖了,救恩就完成了,可是神把我們的肉身留在地上,讓我們的靈魂體合一過來。所以我們怎麼樣子把神趕出去,我們今天用我們的人生來見證、來活出來把祂怎麼迎回來。我們就好像那個小驢駒一樣,聖經裡描述,「你們去,看到那邊有一戶人家外面栓著了一匹小驢駒,把牠牽來。」小驢駒有一個特質,牠是沒有人騎過的,什麼意思?就是牠不被這個世俗影響,牠的身上沒有很多會跟主人說:「你從這一側上來不對哦,你要從那一側上來。」
假如小驢駒有很多的經驗,耶穌來就是要從那一側上去呢?行嗎?你如果說「行」,那是因為你有受教育。小驢駒沒有被任何人騎過,就是牠什麼都不懂,我們就要像這樣子。什麼都不懂的意思不是你真的什麼都不懂哦,是你來到神的面前,來到這一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全知全有的神的面前,你把你認為的知、跟有、跟能、跟對,全部放在祂的腳前,那個叫做我沒有被騎過。不是說,我們怎麼可能再生一遍變懵懂無知,什麼都不知道,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我們把這些都獻在主面前說:「主,我就彷彿什麼都不知道一樣,祢說了算。」
其實當我們有很多的經驗、習慣、喜好在裡面拉扯我們的時候,神要使用、要騎我們這匹小騎駒,會很難騎欵。曾經有一個牧師說:「我這隻小驢駒,超級喜歡站起來的。主耶穌騎在祂的背上,大家都在歡呼『和撒那』,牠就以為在歡呼牠,牠就站起來揮手(蹄),跟大家說:謝謝」你們想像一下這個畫面。這是個笑話,可是真的很寫實,因為小驢駒背著耶穌的時候,還有個實體在祂的背上,可是我們現在看不到耶穌,我們是人,我們不是那隻小驢駒。可是主耶穌說,你可不可以成為那個沒有被人騎過的小驢駒?就彷彿我沒有經驗,來到主的面前。
當主給你一些邀約、任務這些考驗的時候,你就彷彿是那個沒有被世界騎過的,沒有任何的人言,「可是別人說···」、「可是我媽媽說···」、「可是我覺得···」、「可是那一隻驢子說···」,你就會發現,假如這隻小驢駒有很有多這些牠自己的認為跟判斷跟定見的話,耶穌就不能用牠。我相信耶穌為什麼會選一隻沒有被騎過小的驢子,牠才不會失控。因為耶穌知道到時候騎著牠進城的時候,耶穌會引起躁動,因為這些人都看到過神蹟、吃過五餅二魚、有看到耶穌醫病趕鬼,所以他們把耶穌當成救他們脫離羅馬暴政的救世主,所以他們歡呼。
其實他們是期待耶穌來救以色列,因為以色列的向心力很強,他們以為耶穌要救他們脫離政治上面的包袱,所以他們後面的憤怒說「釘死祂」才會這麼的強烈,因為期待落空了。跟他們想的不一樣,原來這個人連祂自己都救不了自己,還救我們?不可能的。你會發現,耶穌如果找了一匹老驢子或成年的驢子,這隻驢子會因為驚嚇或因為一些的經驗,牠會有一些的舉動。可是這隻小驢子牠什麼都不懂,耶穌摸摸牠,牠可能就往前繼續走,牠就是這樣乖乖的走,牠沒有任何的:我的經驗告訴我、我的習慣告訴我、我的主人告訴我···,因為牠沒有被任何人騎過。所以我們來到主的面前的時候,我們就好像是這樣子,所以約翰福音6:63告訴我們「肉體是無益的」其實是這個意思。
就是我們來到主的面前,把我們肉體裡面所有魂體的知覺,全部就獻在耶穌的腳前,說:「主啊,照著我所應當知道的,我仍舊是不知道。所以祢的知才是我的知,祢的覺才是我的覺。祢告訴我的就是全部。」我覺得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光講跟佘哥的小事件就不容易。假如我是小驢駒,我是一個清心脫俗美女、美少女戰士的話,我應該當下就可以做這個決定,可是我需要經過一個下午、晚餐,然後才可以做出這個決定,就更不要講假如我沒有練過的話,每天都是世界大戰,每天就人吃人、人欺負人、人殺人。現在世界的亂象不就是這樣子來的嗎?沒有一個人願意服/伏在另外一個人的下面,最主要的是我們誰也不服/伏人,因為我們都不完全,可是我們的神是完全的。
所以約翰福音6:63告訴我們,「叫人活著的乃是靈」,就是剛才說的,你要不斷不斷的在靈裡面受教育,接受神的那口氣,當神對我們這樣子說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很滿足的在裡面,那種滿足是靈裡面被恢復了的滿足,以致於可以勝過維敏身體上的、大獅心理上面的這些,可以勝過我所認為的公平不公平。所以才一再一再的說,就是我們跟神的關係。
昨天聽大衛鮑森牧師講歌羅西書的時候,他講到一句話跟我講的很像,他說:「其實說穿了,我們的信仰很簡單,就是跟耶穌的關係。」假如有了關係,我們跟耶穌在一起的時候,祂跟你說話的時候,你會發現好有安全感。假如我們來到神的面前,充滿的只是「祢說,我照做」,但是心裡面充滿了嘀咕,因為我們裡面都是俗,沒有清心也沒有脫俗,所以我們裡面充滿了意見又不敢說。
當神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回祂:「這個不能碰、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去」。假如我們想到的都是這一些,而沒有那個親密關係做為基礎的時候,你會發現越信越不自由。可是假如當你發現我跟神的關係越來越好的時候,當神給你一個口令告訴你一些事情,你會覺得跟世界教我的不一樣、跟我的經驗不符合、跟我的認知也不太對稱的時候,你會說:「主,以祢說的為主,我相信祢。」那個相信裡面帶著服氣,就是祢不會說錯的,祢不會弄錯,我會弄錯。
我剛才說的經驗、習慣、喜好、認知這些都不完全,我只能用我的小小的、真的小到不能再小的視窗去評估所有的事情,去判斷我所有的行事為人。可是我們的神是在天上(大叢林的上面)看到全貌,所以當我可以去信任一位神的時候,這位神、這個產業我就好像每一天、每一天去提款一樣。每一天的考場,就是我的提款日。是每一天、每一天的考試,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靈覺打開來。其實很多的事情過去我們都不當一回事就讓它過了,假如你的靈覺沒有被恢復,你會發現每天的日子就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可是假如你的靈覺一恢復,像大獅就會說「這件事情,原來是上帝要怎麼樣怎麼樣熬練我」、「原來這件事情是上帝要加給我什麼···」。
可是以前同樣的事情臨到的時候,苦哈哈、活不下去。只要是巷仔內的人都會知道,上帝要訓練你的時候,絕對不會在兩側綁汽球(這個例子實在是太經典了,我對聖靈實在是太佩服了),一定會不好過。我覺得我們現在可以拿出來分享的,都是不好過的,假如我今天來告訴你們我的旅遊史,我玩得多開心、吃得多開心,如果只是這樣子的話,你會發現,是啦,good
for you,可是對旁邊來聽的人來講,對他們的人生及生命並沒有加分。再講一遍,不是在說吃喝玩樂不好,我的意思是假如這些事情不是架在我們跟神的關係、我們不是一個屬神及屬靈的人的上面的話,那些就是轉眼成空的東西。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小確幸,包含在上帝給我們的產業的裡面。可是假如小確幸變成我們的別神的時候,我們就有禍了。願我們今天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讓耶穌可以騎上來,沒有違和感、沒有糾結感、沒有意見、清心脫俗的小驢駒。